人教版高中英语获奖教学设计
一、学生参与有效性不强。
任何课堂都是有学生参与的,关键是学生参与后有没有达到本节课的有效目的,不管这堂课是气氛活跃还是寂静无声看似满堂灌,都有有效与无效之说,比如,我在课堂教学评比中上的这堂课,课堂气氛应该说是挺好的,学生也是较积极地参与的,但是回来后我对夏谷鸣老师和葛炳芳老师的评论再进行了回顾,发现这堂课上学生的参与有无效的成分。比如设计海报这个环节,学生很感兴趣,也有好几个学生写的很好。但是很多学生与其说是在写海报不如说是在画海报,用了很少的几个英语单词,本堂课所学语言知识没有用上去。英语课堂应该侧重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本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二、达成目标不明确。
在整堂课的设计上我犯了个错误,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面面俱到。我上的是Using language 部分,侧重语言运用,所以就考虑了“听说读写”面面俱到,殊不知这样只能是蜻蜓点水。所以回来后,我就重新设计了我的课,并在部分班级重新上了这堂课,感觉效果比原先要好得多。
三、教材取舍不够大胆
现在的教材是可以重组的,我们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比如学生水平,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取和舍。 Using language 里面内容很多,有一篇Reading(organic farming),listening,speaking,writing,各个环节确实紧紧相扣,但是一节课里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备课时也进行了删减。第一,Listening部分内容不是很新颖,学生可能不感兴趣,所以就删去这部分内容。第二,Speaking 部分课本的设计是对话,说服顾客购买Green food,但是绿色食品实际上是比较深入人心的,大家都会选择买绿色食品,所以我设计时就把talking部分改成了让学生自己种植green food,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制定一个种植计划。第三,Writing 部分设计了写海报,推销自己的农产品。整个设计环节是比较相扣的,缺陷是内容太多,目标达成得太肤浅,应该把重心放在某一两个任务上,并且把它完成得彻底点。遂昌中学季素君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衢州二中 涂小兰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背景概念输入与话题的引导。(Pre-reading)
1.开头通过设计了一个苹果不断被切除,最后只剩下1/32的苹果皮的震撼视觉效果,让学生感觉到世界非常有限的耕地资源---farmland.(亮点1)
2.打出一张人口众多的图片,让学生想到一个词------a large population.
3.通过一张漫画,让学生看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数据“中国第一大问题--就是用占世界7%的耕地来养活世界22%的人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中心话题--伟大人物袁隆平。
第二步: 阅读过程--浅层次阅读。(Reading I)
1.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框架有所了解,我设计了一个Prediction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一谈介绍人物时会涉及到的一系列内容。
2.用四个字母P开头的表达概括了整篇课文的大概内容。他们分别是Personal information, Pursuit, Production achievements, 以及最重要的Personality.(亮点2)
3. 其中关于人物的基本信息中,通过设计了一个ABC信息表格的浅层次阅读练习,对文中人物有了初步了解。
4. 关于他的梦想,书本上描写得非常生动,我让班里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画了一幅漫画,利用画面反映课文第四段所描述的内容,同时用第一人称配了声音效果。(亮点3)
第三步: 阅读过程--深层次阅读。(Reading II)
在处理了一些简单信息之后,阅读人物最重要的是要读出人物不同于其他人的成就以及值得学生学习的一些可贵品质。就这两方面的内容,我设计了一棵树的形象,引导学生去寻找袁隆平作出的成就以及他身上拥有的可贵品质。(亮点4)
1.提示学生,让学生去寻找书本是如何阐述袁隆平先生的杰出成就的。学生也许会发现很多数字。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Figures speak louder! 接下来,我就在数上挂出很多红色的数字,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些数字的细节句子,通过这些具体数字的阅读,学生们对杂交水稻的贡献了然于心。
2.提问为什么袁隆平能够在如此平凡的土地上做出如此杰出的贡献呢?正如一颗树,为什么能够生长地枝繁叶茂?树根是很重要的,正如一个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因此,为了引导学生们去挖掘出人物的内在品质,在这里设计了一个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