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纽约导学案
④ 描写景物,可以用静态描写,也可以用动态描写,还可以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课文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前两种方法,描绘了纽约的都市风光,读来使人目不暇接。找出来,体会。
文中“静态描写”,如:
第 1 段中写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
第2段中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以及在上面俯看到的景物,“俯首望去……画在纸上的地球。”
第5段写纽约的夜景。这些静态描写,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让读者比较完整清晰地看到客观景物的真实面貌。
文中“动态描写”,如:
第2段写巨风,“万里长风…无法站稳。”这样描写,充分表现了纽约上空风力之猛,也衬托出大厦之高。
第 4 段写纽约的交通状况,“乘电梯耳膜受着压强……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甲虫以铁为甲…美丽动听。”
这些动态描写将景物写活,充分反映出纽约充满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6.体味思想情感,写出你们的理解。
①“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我的家乡在地球的那一边。我出生在北中国的一个飘荡着最美的民歌的地方。那是一片被老镢头和暴风雨剥夺得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身在异邦,虽然处在繁华的大都市,但依然时时心向祖国,心系落后、封闭的家乡,希望她能早日繁荣富强。
②“啊,纽约,这就是纽约!面对它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我必须调整我的乡野放羊人一般的呼吸和脚步。”
作者看到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深感必须调整脚步,学习其先进之处,力争赶上。
7.小结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勃勃生机。同时文中也反映了纽约的另一方面: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的人们,“远不像小松鼠那么自在”;褒中有贬。
三、拓展延伸
你能不能也找出一篇文章,在写繁华的同时,和常人不一样,采用新奇的构思?
四,检测:练习册上选题
4*. 走进纽约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 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3.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学习重点:
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学习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一、了解背景
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面积约828平方公里。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地铁四通八达。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汽车在客运中占84%。
二、合作学习,逐一完成以下任务
1、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识记字词
2.弄清结构。在书上分层,概括层意。
3、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描绘纽约的?(提示:平视、俯视和仰视)找出对应的段落,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填空。
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描写的以下事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