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
学生在计算机上机操作练习:
利用学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感。
第一关 判断题: 根据图形判断面积是多少?
电脑有提示语随机进行判断,给以判断结果。 第一关: 出示方格判断面积是多少 面积 4平方厘米 面积 15平方厘米 面积18平方厘米
巩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第二关: 1求面积
2知道面积求长或宽 3周长与面积的灵活应用
借助计算器,算题板进行计算。 第二关:
(1)一个长方形卡通镜框长7分米,宽5分米,求镜框面积(
)平方分米。 一块正方形展板框边长5米,求展板框面积(
)平方米。 (2)长方形花坛面积是27平方米,长9米,求宽是(
)米。 (3)把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巩固对基本知识的应用。公式的逆向应用,通过对基本练习掌握计算方法,教师通过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第三关: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小明同学搬新家了,新
家有两间卧室,大的卧室量的长是5米,宽是4米。小间的卧室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你能帮助我算算卧室的面积有多大吗?如果我要装修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多少元? 第三关: 5米
3米 4 米
卧室总面积是(
)平方米
如果铺木地板每平方米200元,共花(
)元
通过练习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四关: 数学游戏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16平方厘米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他们的周长相等吗? 提示:如果课堂上不能解决这道题可以作为课外延伸的作业处理。
第四关:方格图(18列 16行) 用鼠标拖动的方法演示。 方法:
(1)长8厘米,宽2厘米 (2)长4厘米宽4厘米 (3)长16厘米宽1厘米
游戏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五、课后小结: (1)学习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学生谈谈自己的本节课的收获
(2)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反思小结,体会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人教版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设计
篇16:《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本班孩子特别喜欢教师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呈现问题,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且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去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得心应手的。另外,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在生活中也经常能接触到长方形和正方形,他们会辨认,也在头脑中形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同时也在前面《认识角》的学习当中,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这些都为本节课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做了充分的准备。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等活动方式去体验、感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获取了研究空间图形的经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经历,深切地体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增强对数学的.热爱。
3.针对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在练习环节中,我先设计了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并掌握新知。在方格中画图巩固知识,掌握规律,也可以尝试挑战在空白的作业纸中画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达到了练习的效果。
篇17:《长方形与正方形》教学反思
上完《长方形与正方形》一课,通过教学及课后反馈,感觉还是比较满意的,有以下二个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其实在一年级时已经有初步接触,孩子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先放手让他们说说“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而后再让他们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动手验证所知道的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是不是正确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