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认识小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认识小数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师:同学们,现在谁来解答录像中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的身高:如1米38厘米=( )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你是怎样想的?

  4. 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米?能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新知

  (一)做一做

  1. 请学生填写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然后集体评讲。

  2. 互动活动。

  (1)教师在展台出示人民币,请学生以“元”为单位说出数量(如师出示2张1元,4张1角,生答2.4元等)。

  (2)小组活动:我摆你说(或我说你摆)。一学生拿出人民币(或说出人民币数量),一生以元为单位,并用小数说出数量(或拿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其余学生当裁判,轮流进行,教师参与指导。

  (二)展示汇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如:芜湖长江大桥全长10.624千米,这“10.624”就是一个小数。

  同学们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带有小数的数据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这些数据的?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小数知识?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篇6: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具有整数、自然数、小数等概念。

  3.经历小数意义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在联系生活和操作实践中体验一位小数的本质内涵。

  4.在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中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明准备布置新书房,要购买一张书桌和一些文具用品。在家具部看到了这张书桌,合不合适?他请小红用米尺帮他量了量。

  二、有关例1的教学

  1.认识0.4和0.8。

  (1)测量(课件演示)

  ①量桌面的长。引导生观察,提问:多长?(板书:5分米)

  ②量桌面的宽。提问:满1米了吗?是几分米?(板书:4分米)

  (2)认识0.4。

  提问:4分米是十分之几米?

  介绍写法:米还可以写成这样的一个数,(边说边板书)先写一个0,右下角写“.”,紧挨着写一个4。

  提问:这样的数以前见过吗?叫什么数?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介绍读法:(指0.4)这个小数读作:零点四。

  点拨:你们看,米还可以写成0.4米。

  (3)认识0.5。

  提问:5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介绍“0.8”的读、写法。

  小结:你看,米还可以写成0.5米,0.5米就表示米。

  过渡:4分米、5分米用米作单位我们会写了,那么1分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又可以怎样写呢?让我们借这把米尺来研究一下。

  2.想想做做1。

  (1)介绍:这儿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其中的每1份就是1分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写成米,还可以写成0.1米。

  (2)启发:3分米用米作单位可以怎样写呢?其它的数你想自己填吗?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0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集体校对。

  引导观察: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数量,你可以轻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小结:这里的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就表示十分之几米。

  (3)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初步认识了一些小数,下面让我们通过图形来进一步认识小数。

  3.想想做做3。

  谈话:这里有三个正方形,每1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10份,你能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吗?请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

  交流。

  过渡:刚才我们是看图写小数,下面老师给你一个小数你能自己在图中表示出来吗?

  4.操作。

  (1)谈话:拿出老师给你的作业纸,里面有两个长方形,每1个长方形都被平均分成了10份。请你在第一个长方形中用斜线表示出“0.2”。

  请一位学生展示并介绍:我画了10份中的2份,是,还可以写成0.2。

  启发:老师在这个长方形中还发现了一个小数0.8。你知道它表示哪一部分?(空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