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位数加法教学设计
教师补充:你能用不同的算式来解答吗?
汇报交流。可能出现解决的方法有:(课件出示)
(1)先用总数减去2个,再接着减去3个。
10C2C3(师板书)
教师追问:这道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减去2个后剩多少,再算又减去3个后还剩多少。
继续板书计算结果。 10C2C3=5(个)
(2)我是先算一共减去多少个,再算还剩下几个。
2+3=5(个)10C5=5(个)(师板书)
(3)我是用一道算式来解决的。
10C2+3
2.分析算式,感受“小括号”的必要性
教师板书算式“10C2+3”
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C2+3这样列式行不行?
引导学生计算,让学生发现结果与实际剩下的个数不符。
可能会有学生反馈:,如果这样列式,就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就必须先算10C2=8,再算8+3=11,结果就不对了。
3.创造“小括号”,理解意义
教师:这道题,如果要先算加法,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同桌之间商量,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添加一个记号,说明算式中要先计算“2+3”。
同桌合作,尝试创造。
汇报交流,请学生上来板演。预设情况有:
(1)加一个框框:
(2)加一条横线:
(3)加一个圈圈:
(4)加一个():
教师肯定学生创造这么多的表达方式,对于这么多的方式,说说自己什么感受?
学生说感受,可能会说:方法很多,杂又乱。
教师分析小结,引入小括号。
4.认识“小括号”,感受符号化思想
(1)认识小括号。
教师:同学们的创造都有价值,但我们是否应该选用统一的,简洁的符号,来表示先算的“2+3”呢?刚才有同学的想法与数学家们想法一样。创造出“()”,我们叫它他小括号。表示小括号里面的算式先计算。(课件出示小括号的写法,加重颜色,动态闪烁)
(2)小括号的写法和读法。
如:将学生创造的第(4)个算式突出颜色分析,并说明: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数,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课件出示算式,突出小括号左右各一个相对的弧,规范写法。)
回顾例题,完善解答方法。
教师示范读出带小括号的算式,“10减2加3的和”,学生模仿试读。
教师:我们用一种新方法解决了“先算一共剪了5个,再算还剩下5个”的数学问题。这种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了解计算的顺序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经历“小括号”的形成过程,理解小括号的含义,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严谨。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5.运用“小括号”,掌握运算顺序
变式练习:(课件出示)
(1)15+(4-2)18-(3+8)
请学生说说每题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10+()=15()-30=52
教师:“10+()=15”的小括号与“5+(2+4)”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归纳:“10+()=15”中小括号表示未知数,而“15+(4-2)”中的小括号里的加法算式表示先要计算。
(3)10C2 +3=5 10C(2 +3)=5
教师:回忆这两个算式,想一想小括号在算式中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添加小括号?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分析比较,得出:没有小括号的算式从左往右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小括号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层次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更加清晰掌握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课件出示)
1.练习
18-(5+6)= 4+(15-6)= 25-(7+3)= 8+(3+15)=
2.下面各题中,哪题先算8+4。
16-8+4= 8+4-5= 16-(8+4)=
3.有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通过对比发现异同点,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