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导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