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教学课件 >人教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认识角教学设计

opp整理 | 日期:02-16

导语:

  三、检测导结:

  1、检测目标:课本练习八第一、第二题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角

  2、小组检查完成情况。

  3、反馈检测结果。

  四、课后拓展:

  课后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我是一个小小角》

  篇17: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教研基地活动中,我进行了冀教版二年级上册56~58页《角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或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围绕着这样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情境创设: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图)这幅图上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来(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摆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摆了哪些图形?分别用了几根小棒?(全班汇报交流)

  生1: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用三根小棒摆成了一个三角形;

  生3: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正方形;

  生4:我用四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菱形;

  生5:我用两根小棒摆成了一个角;

  ……

  随学生的汇报,教师把用两根小棒摆成的图形,放在投影上展示.

  (针对教材呈现的用四根、三根、两根小棒进行再加工,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字路口的情景图,图中蕴含了很多图形,让学仔细观察图,把你发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这个开放情境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新的挑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发现图形,同时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刚才经过大家的认真观察、积极动脑,我们摆出了许多图形。其中像这样用两根小棒摆出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图形角。哪个是角呢?角就是这两根小棒相夹的部分。请大家也像这几位同学这样用两根小棒摆成一个角。拼完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哪是角?把你拼得角用手势告诉老师。

  (揭示角、摆角、指角、用手势比划角,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为下面进一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

  二、探究与体验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拼得角都是固定的角,下面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大家用准备好的两条硬纸板和一个图钉做一个活动角(学生操作)

  师:把你做的角举起来,同学们做的都不错!请大家像老师这样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生1: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生2:我发现移动一条硬纸板可以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生3:我发现两条纸板的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

  (移动角的一条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同桌交流,发现并进一步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师:移动一条硬纸板都可以形成哪些角呢?请大家举起来(找几人回答)同桌互相比较一下谁得角大?谁的角小?

  师:总结,也就是说可以形成这几种类型的角(电脑出示实物图)如果把这几种角画下来是这样的(电脑出示角)这就是角,我们把它叫角1、它叫角2、它叫角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两条直线叫角的两条边(出示)这个点叫角的顶点。

  师:刚才通过大家的积极动脑认真操作我们认识了角,并制作了一个活动角,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折纸的游戏好不好?请大家用准备好的彩纸折一个角,折完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是角的边,哪是角的顶点?

  生:交流(找4—5人展示)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安排用彩纸折角的游戏,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角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有角,谁来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角?(指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