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淮南子塞翁失马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情分析】学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薄弱,但思维很活跃。所以,在设计《塞翁失马》的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希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参与的热情,培养兴趣、树立自信。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获新解

  1、齐背全文

  2、正字音

  塞(sàì)翁失马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 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3、析字义

  马无故亡( 逃跑 )而入胡 人皆吊( 安慰 )之

  其父( 老翁 )曰 其马将( 带领 )胡骏马而归

  居( 经过 )数月 此何遽( 怎么就 )不为福乎

  其子好(喜欢 )骑 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 )

  4、疏文意

  (1)马无故亡而入胡

  翻译:(那个老翁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地去了。

  (2)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译:那个老翁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呢?”

  (3)家福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翻译:(老翁)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他的大腿。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翻译:靠近边塞的人,死了绝大部分。

  知文体,理故事

  1、何为寓言?

  明确: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概括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启示人生。

  比如:

  《井底之蛙》

  故事:一只生活在井底里自由自在的青蛙的故事。

  道理:告诉我们要目光长远,多学习、多实践。

  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学习、多实践,做一个敢拼搏,勇追求的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正如寓言大师严文井:“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2、梳理故事情节

  请学生用四字短语来梳理发生在塞翁身上的事情。(提示:人+事)

  明确: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其子折髀—父子相保

  3、复述故事

  (1)塞翁失马

  老师示范:许多年前,有一个居住在边塞的老翁,有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到胡地去了。他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到他的家里安慰他,有的人感叹说:“哎,太可惜了,那是一匹多好、多俊的马啊。”有的人说:“老翁,你不要伤心了,丢财免灾”。有的人对他说:“没事的,老翁,我家养的马有一匹快生小马了,等生下来,我送你一匹。”

  学生自己复述(2)(3)(4)

  要求: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合情合理进行想象,补充情节,丰富内容。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设想]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