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1)提问:你学过哪些体积单位?请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把它排列出来,然后说出每个体积单位的相邻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并想一想: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想好后在书上填空。

5.构建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的计量系统.

(1)让学生说一说,到目前为止,所学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各有哪些,它们分别是计量物体的什么的?

(长度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长度的;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表面大小的;体积单位是用来计量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

(2)提问:“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相同吗?”学生回答后将书上第31页上的表格填完整,集体订正。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指名说说换算思路。

2、完成练习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三类单位的进率各有什么特点?

3、完成练习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说说面积单位换算与体积单位换算的区别。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将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的一般方法(师板书):

高级单位的名数×1000=相邻的低级单位的名数

4、完成练习四第11、12题。

四、全课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回忆时可按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顺序来叙述。

本节课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会应用体积之间的进率进行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五、作业

练习四第13、14题

篇14: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 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的时间和速度。

看上面的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各有哪三种量?

(2)其中哪一种量是固定不变的?

(3)哪两种量是变化的?这两种量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他们成是什么关系?

3、这节课,我们就应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2.8元。李奶奶家上个月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4)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8=χ/10

8χ= 12.8×10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5)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并交流订正,使学生明确例题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书店运来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2)学生根据例题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个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思考后独立解答。

(3)指名板演,全班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