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篇12: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直观的表征,让学生更加清晰求的都是同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接近1,感悟极限思想。
2、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计算出结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计算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我一个一个加下去看看,答案好像有点规律。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于1。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2、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
1、猜一猜“和”是多少?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3、反馈: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
那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运用知识
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我是这样想的
所以原式的结果是1。
三、布置作业
作业: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第4题、第5题。
篇13: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19页例12、“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会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具:课件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提问:“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想想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请画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上.”
学生6人一组,回忆并再次经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推导过程.
(2)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可请1~2名学生代表他们的小组上台述说,并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示意图──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画上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展示出来.
二、探究新知
1、推导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猜猜看,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你们能应用类似的方法推导出来吗?
要求每个小组将推出来的结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纸盒表示出来.
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索、推导.教师巡视各组情况并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在1平方分米的纸上画出100个小格,然后贴在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盒块的6个面上.这样,就得到一个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数学模型。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2)展示推导过程
请1~2名学生上台述说他们的推导过程:正方体棱长1分米,也就是10厘米,体积就是(10×10×10)立方厘米.并将他们做好的模型进行展示.
(3)全班归纳总结:教师用课件动态展示将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分割成1000个棱长1立方厘米的过程,并在示意图下醒目地写上: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或写在黑板上)
3.推导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提问:“不用操作,你能想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2)学生独立思考.可提示:在脑子里想一个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再将这个正方体分割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想想可分割多少个?
(3)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师用课件显示出来(或写在黑板上)。
4.总结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