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在解决“希望小学过河需要几只船”的问题中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过河-混合运算。

  二、自主学习新知。

  (一)搜集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

  先同位之间说一说,再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图中的数学信息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只船最多只能坐9人。

  2、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完整地复述题意。

  希望小学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们要乘船过河,一只船最多坐9人,需要几只船?

  (二)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个别小组的学习讨论。(重点说自己的分析思路和做法)

  3、班内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9+25=54人 54÷9=6(只)

  2)29+25÷9

  3)29÷9=3(只)……2(人)25÷9=2(只)……7(人)

  需要6只船或需要7只船。

  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展示,让汇报的小组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其余小组可以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在相互质疑问难中理解算式的正确性与错误性。

  4、探索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1)老师提问,要求需要几只船,我们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指定学生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

  29+25=54(人)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6(只)

  2)在算式29+25÷9的基础上,老师适当引入小括号。

  老师讲解:根据前面学习的运算顺序,一个算式中有除法又有加法要先算除法,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又要先求出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办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会帮你们这个忙的,你们想认识它吗?它就是小括号,板书( ),让学生读一读。

  3)老师在算式29+25÷9 中 加入小括号,使算式为:(29+25)÷9,然后告诉学生加了小括号,我们就可以先算括号里的,边说边板书:

  (29+25)÷9

  =54÷9

  =6(只)

  4)让学生给上面的算式命名,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提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并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6)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填空。

  三、巩固拓展应用。

  1、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脱式计算。(老师课件出示)

  5×(36-29) (83-35)÷6

  学生独立完成后,先自查,再同位之间互相检查。

  2、比一比,算一算。

  94-25+19

  94-(25+19)

  学生先标出先算的一步,再计算,算完后,说一说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3、解决问题:原来有14块蛋糕,又买来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块?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后,让学生说自己的分析思路。

  四、师生总结概括。

  1、老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指定学生回答)

  2、学生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表现。

  五、作业:

  脱式计算

  (45-20)÷5

  72÷(45-36) (78-22)÷8

  63÷(24-1)

  板书设计:

  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a、先求乘船的一共有多少人?综合算式:

  29+25=54(人)

  (29+25)÷9

  b、再求需要几只船?

  =54÷9

  54÷9=6(只)

  =6(人)

  答:需要租6只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由收集及整理,请说明出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过河》教学设计之一

  篇10: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