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反比例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反比例的教学设计

  (订正时,随学生回答,板书:积一定)

  ③教师问:这个600实际上就是什么?(板书:零件总数(一定))

  师指板书问: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

  (4)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每小时加工数乘以加工时间等于零件总数,这里的零件总数是一定的。

  3.教学例5

  (1)投影出示例5,根据题意,学生口述填表。

  (2)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中有哪两种量?(板书:每本页数装订本数)是相关联的量吗?

  ②装订的本数是怎样随着每本的页数变化的?

  ③表中的两种量有什么变化规律?

  (3)订正时板书:在原板书“每小时加工数变化,加工时间也随着变化”的“每小时加工数”下板书“每本页数”,在“加工时间”下板书“装订本数”。

  (4)教师问:这个积600实际上是什么?(板书:纸的总页数(一定))指板书问:每本页数、装订本数和纸的总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

  4.比较例4和例5,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请你比较例4和例5,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互相议论一下)

  (2)学生回答:

  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都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板书:用“一种量”盖住“每小时加工数”和“每本页数”;用“另一种量”盖住“加工时间”和“装订本数”。)

  ③都是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3)师小结:像这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通过观察比较,谁能说说什么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找2~3名学生说,教师随时把板书补充完整)

  5.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例4中,所需的加工时间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也就是零件总数是一定的。我们就说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成反比例的量。

  议一议:在例5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为什么?

  6.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随时板书:xyk(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

  7.教学例6

  (1)出示例6

  (2)学生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①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②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积是什么?这个积一定吗?(板书: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天数=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③播种总公顷数一定,每天播种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板书:每天播种的公顷数和要用的天数成反比例。随着问为什么,板书:因为,所以)

  想一想,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已经播种的公顷数和剩下的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8.完成做一做

  三、巩固发展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练习三第4题

  3.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4.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种量是成反比例的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在判断时,同学们要按照反比例的意义,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5题、6题。

  篇13: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94页《正比例和反比例》“练习与实践”的第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