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新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

1、判断题:主要设计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比如:比例尺只能放大物品,比例尺的前后项不能同时是1,等。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找比例尺:通过练习,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比例尺互化: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求比例尺:主要考察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掌握情况,同时强化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这些题目的设计,一方面考虑本课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预设10分钟)

(五)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设计了“我学会了什么?”这一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整理。这里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发言,是该环节成功的关键。

教师及时总结: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预设5分钟)

(六)课堂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布置比例尺的意义、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U实际距离=比例尺

篇8: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太原只用了一分钟,猜猜是怎么回事?

2、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如果想把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

3、两个问题都和地图有关,地图是怎么绘制的?

4、出示两幅地图,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小结:在绘制地图和一些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比例尺。(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特征?

(强调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单位。)

2、你认识了几种比例尺?能举例介绍它的意义吗?

重点:

(1)认识数值比例尺。

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地图,让学生再来说一说具体含义。

(2)认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

3、如何把线段比例尺转换为数值比例尺?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展示不同的算法后进一步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思考:转换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4、如何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问题?

(强调比例尺前后项单位长度要统一,一般要化简成1。)

(以上问题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讲解,让学生明晰概念)

三、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并了解了比例尺,你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归纳转换中的注意点和技巧。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关于比例尺,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篇9: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