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新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比例尺教学设计

师:给你一把尺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交流:

生1:在这幅地图上,我用尺子量得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5.5 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5.5×80=440千米。

生2: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可以用

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据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000,也可以用

5.5÷1/8000000=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米

生4:老师,也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设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x厘米。

1:8000000=5.5: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师:那老师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几小时就能到达?

生:4.4小时

师:可是老师以前去过泰安,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时,学生都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等待,终于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们量出的图上距离是直线的,而实际的路线不可能是直的,汽车要走许多许多弯路的。”

忽有一学生喊到:“老师,如果我们通过飞机来计算,那肯定是准确的,因为飞机可是走直线的吧!”……

五、反思体验 拓展完善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3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足球场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足球场平面图,到让学生计算老师到泰安的实际距离及需要的时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篇11: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篇12: 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西山底学校杨致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好处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好处,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

(一)填空.

1千米=()米1分米=()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