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在知识的生成,巩固应用阶段,我将新知的传授与练习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知识间的连贯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得教学内容一气呵成!
4、能联系实际生活,设计达标测评题
达标测评题有梯度,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抢答是简单的体积计算,通过抢答激活了课堂,接着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再接着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计算零件的体积,升旗台的体积,最后出示拓展延伸题为优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内化,升华,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5、课堂虽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但是还不够严谨,比如课堂用语的简练性、学具教具的充分利用、学生 上台操作机会、评价方法的多样性等各方面还有待学习改进。
篇9:《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
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学设计从比较线段的长短,平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形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新课分三个层次。
首先是通过观察实验,从实验情境中领悟物体占有空间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接着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实物的大小,体验到要确切知道物体体积的大小,要用体积单位来计量。并引导学生由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去作猜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划、想象、比较;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第三层次,通过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体积大小,深化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理解:计量体积,就是看物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最后,对全课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形成整体认知。巩固练习对教科书练习七的第1题稍作引申,放在最后,要求学生记录下摆出的几种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和它们的体积,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为下一课学习体积的计算做铺垫。本节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建立关于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空间概念。
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充分的直观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想象等多种活动,积累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教学设计从比较线段的长短,平面图形的大小、立体图形的大小引入,让学生在与长度、面积等概念的比较中认识体积,便于帮助学生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新概念。
篇10: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辽宁省大石桥市周家镇中心小学
李丽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训练。
3、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课件 大小不一的两个物体 大小相近的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具准备】正方体小方块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大家都爱吃水果,那么西瓜和苹果哪个大?哪个小?(西瓜大苹果小)
其实刚才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比较它们的体积)体积指的是什么?(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那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
3、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学具:那你能猜猜这个长方体学具的体积是多少吗?那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和长方体比较,哪个会大一些呢?
4、看来同学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谁说说看?(看看它们哪个体积大哪个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