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新人教版四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边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预学:激发探究欲望。

  课始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很难投入到教学中来。本节课我创设了“四边形之争”的情境,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它们的争吵中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内角和,得出特殊的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进而产生疑问:“用什么办法求出其它四边形的内角和呢?”由此产生研究一般四边形内角和的愿望。

  二、互学:注重有效合作。

  1、合作前注重基础准备。

  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节课我首先安排了前置性学习,也就是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四边形各一个(要求:画标准、剪准确、在每个四边形的内角标上序号、量出每个四边形内角的度数)、白纸、固体胶、剪刀、量角器、三角板。在揭示课题后,我抛给学生两个自学任务(思考: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不是360度,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操作:按照自己的想到的方法试一试,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为后面的小组交流做好准备。因为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交流时就会无话可说。

  2、合作中关注合作过程。

  一是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监控。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我们要放手不撒手,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不同小组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交流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课堂上学生在围绕以下“自学导航”交流时,我就深入到学生小组,重点了解采用剪拼、转化这两种方法学生的探究情况,当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完第一个问题后就没事了,这时我就悄悄提醒组长:要观察所有成员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后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这个小组长马上明白了,立即组织组员观察别人的方法和结果,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了起来。

  ①组长组织交流,做好分工,组内每人选择一种四边形,在小组中交流你的实验过程及结论,相互补充,作好记录。

  ②观察记录表,你们小组得出什么结论?

  ③还有其它验证方法吗?也可走访他组了解不同方法。

  三、给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教师所提出的导学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和所给的讨论时间成正比。难一点,有价值的问题多给点时间,反之少给点时间,这样既保证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学生先独立操作,完成之后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整个过程达8到10分钟,之后的.班级展示学生交流时争先恐后。正因为学生个体有了充足的独立思考,才能保证在小组内有话可说,小组的合作探究才有据可依;只有小组内有了充足的交流时空,才能保证全班交流释疑更有深度,更有广度。

  四、合作后灵活调控进程。

  一是有序交流。

  有序交流不仅是至学生个体排列有序、活而不乱的进行交流,在本节课上它还指交流的内容话题先后有序,层次清晰。在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度量的知识,经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推导过程。因此“通过测量的方法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学生最先想到的方法。所以在班级展示环节,我有意安排让采用“测量”方法的小组先展示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有误差,有一定的局限性,再让采取“剪拼”方法的小组(把一个四边形的4个角拼在一起,从拼成的是周角得出4个角的度数和是360°)展示交流,最后让运用“转化”方法(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小组交流。这样,使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验过程,由基本方法到多种方法,一层一层步步展开,使学生的交流更加有序,更加清晰,更加深入。

  二是及时评价。当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全组都很迅速的投入时、快速的完成时,教师立即给他们无声加分进行及时肯定;当小组展示完毕,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对他们的交流进行分数量化评价;对于在学生讲解时敢于质疑、大胆互动的学生及时进行加分奖励。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又让学生根据各组得分评选出本节课的领袖小组。长此以往,学生合作交流的技能将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