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分析画面,得到数学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虫子,小青蛙吃了30只虫子。

  2、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生: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虫子?

  3、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生:56+30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求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呢?

  [设计理念:综合现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旨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计算方法: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我先拨出56,然后再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这样十位上就是8个珠,个位上是6个珠,合起来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师小结:同学们真棒,能够主动寻找计算的方法,56+30的计算方法想出了好几种。在这几种方法中,有没有最简洁的方法呢?和老师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师: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还有不同的减法问题吗?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只虫子?

  师:谁知道这两个减法问题该怎样列式?

  生:56—30

  师:56—30=?(板书)该怎样计算?

  教学过程与计算56+30相同。

  [设计理念:利用小棒、计数器,运用数的组成转化为已经掌握的口算等方法,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同时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比较中培养了优化意识。]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创设青蛙跳远情境),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53页第三个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巩固和总结。)

  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板书: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3、青蛙们忙忙碌碌,大森林里的啄木鸟可也没闲着哦。快瞧!(出示练一练第一题,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4、师:同学们,青蛙除了捉虫子,还有最厉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热闹呀!(课件出示连一练第五题)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

  5、淘气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学去郊游,一人一瓶,可只有30瓶矿泉水,你知道还差多少瓶水吗?

  [设计理念:精心安排,分层练习,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练习阶段,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特别是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的游戏,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学会,巩固了知识。]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我们对青蛙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学习中一直能做个认真细心的好学生。

  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看看谁能帮老师解答:怎样才能使计算结果更准确呢?

  生1:数小棒的时候要细心,多说几遍,说准确。

  生2:拨计数器的时候要认真,不能多拨,也不能少拨,拨好后在仔细核对一遍。

  生3:做好后需要仔细检查。

  生4:还要在计算的时候不能看错加减号和数字,看错谁在计算的时候都会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