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

  导语: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不仅有许多的歌曲赞美他们,还有许多的文学作品也赞美他们。当代小说家李森祥在一篇获奖小说《 台阶》中塑造了一位父亲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森祥老师的小说《台阶》,一起感受一位农家父亲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1、 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屏幕投影):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2) 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品质?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2、 引导回答上列问题(屏幕投影):

  (1)明确: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我”家的台阶只有三级,容易进水,也表明在家乡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亲”渴望自己的家在乡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性格:要强(有志气,有理想,有追求)。

  (2) 明确:捡砖、拾瓦、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

  性格:勤劳(吃苦耐劳)

  (3)明确:他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性格:谦卑

  3、 小结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位很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

  四、拓展延伸,实践演练。

  过渡语:文中“父亲”是一位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他和我们许许多多的父亲一样,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的追求着,他坚韧顽强的品质怎能不让我们感动?他怎能不使我们想起家里的父亲?现在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也来写写我们自己的父亲吧!

  1、提示(屏幕投影):最难忘的是父亲 的时候,他 。面对父亲,我要说:“________________ 。”

  2、组织全班交流。

  五、小结:

  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教育着我们。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以至于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可在我们跌倒时,父亲教会我们怎样站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鼓励我们勇敢的去面对。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关注我们平凡的父亲,也关注那些与父亲一样平凡的人们。

  篇16:初二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课文复述,进一步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学习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读熟课文,解决字词,理解课文找出疑难。

  1、识记字词:

  凹(ao) 凼(dang) 门槛(kan) 涎(xioan)水 揩(kai) 嘎(ga)

  筹(chou)划黏(nian)尴尬(gan ga)撬(qiao)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2、复述情节。

  对《台阶》这篇小说,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下面三个问题来把握全文。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阶的新屋?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抓住“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个文眼,从而更好地理解父亲的思想性格。

  看看中国农民“父亲”又是怎样的形象?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再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