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灰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灰雀》教学设计

  2.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学会课文生字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读完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和基本的概括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灰雀的可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段,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这篇文章题为“灰雀”,这是怎样的“灰雀”呢?你能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吗?把它划下来。

  3、这觉得这几只灰雀有什么特点?

  (漂亮、活泼、歌声优美。惹人喜爱)

  4、理解“惹人喜爱”,体会“非常惹人喜爱”

  5、这三只灰雀确实不一般,那可是“人见人爱”。列宁喜爱灰雀吗?你从什么地方能知道?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列宁爱鸟情感。

  6、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7.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对话等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灰雀》这篇课文,知道文章围绕灰雀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吗?列宁在养病期间,他每天都到公园里散步,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你听,灰雀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多媒体播放)有一天,他发现一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是谁捉走了灰雀呢?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以多媒体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近男孩,体会他的心理活动。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生默读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探究男孩的内心活动。

  3、男孩捉走了灰雀又放飞了灰雀,列宁到底对他说了什么?请同学们把列宁感动小男孩的两句话找出来,做个标记,再边读边想思考,争取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线索,直接“对话”男孩。教给学生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

  三、走近列宁,体会他对小男孩的关爱。

  1、出示句子: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