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三部分(第8~10段):畅想未来——阳光、丰收。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读引入,进而概括。读是基础,概括是深入。整体感知内容,了解作者的演讲思路,为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研讨课文,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明确:顾拜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社会底层的人们”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正如顾拜旦的一句名言所说,“参与比取胜更重要”。
2.讨论: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明确: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保障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足以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但仍可促进“公正”;虽“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正”“教育”,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这里两个讨论环节,意在引导学生理解疑难,并学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说出想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所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质疑讨论的思维习惯。
第四阶段:回顾学习,检测小结
1.学习本文后,你觉得应如何把握“当今时代”的奥林匹克精神?
2.奥运会不光是世界瞩目的一场盛会,更重要的是,伴随奥运会的持续开展和不断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渐入人们的内心。那么,奥林匹克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
检测小结答案
1.示例:要把握好奥林匹克精神,应该致力于改革教育的弊端,唤醒大众共同参与,坚持和平性、公正性、教育性的奥运精神,让体育事业更阳光,让人们的参与意识和发展意识得到真正的加强。
2.示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促进和平,确保公正,推进教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演讲词的行文特点。
2.赏析语言,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模拟展示,体味演讲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学情诊断
1.复习。
(1)本文的文体是什么?(议论文)
(2)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什么?(回顾历史,把握现在——恢复奥运的原因、重振奥运的途径、阐述奥运的精神、畅想未来)
(3)奥林匹克精神有哪些?(和平、公正、教育)
2.导入:
1937年9月2日,皮埃尔·德·顾拜旦在瑞士的日内瓦逝世。顾拜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五环旗是他设计的,运动员誓言是他起草的;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个“自由超越的领域”,他确立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顾拜旦将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思考,写进《奥林匹克回忆录》这一巨著中。而在此次瑞士洛桑的演讲中,他又将带给我们哪些信心和理念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旧知,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铺垫。导入部分补充了顾拜旦的资料,增进了学生对作者与演讲内容的全面感知与深入理解。
第二阶段: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1.品味语言。
提示:本文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诗意与形象两个方面。那么,作者是怎样保证这两方面的呢?(运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形成诗意的语言风格)
①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将“勇气”以“花”的形象展示出来,具体形象)
②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将“自信”与“平和”比作“姊妹”,美好融洽)
③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将“愉悦”比作泉水般“喷涌”,将“奥林匹克精神”比作“阳光”“音乐”和“珠宝”,营造美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