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实现“1+l>2”的合作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表达交际能力。
学法:
1.情感体验法: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学生自己探索演讲的魅力所在。
2.倾听筛选法:通过倾听,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作者和背景资料、CAI课件。
学生:熟读课文,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内容大意,初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
2课时
探究新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整体把握文章主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梳理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情导入,学情诊断
1.情境导入。
播放奥运会圣火传递过程中的一段视频解说。
师:圣火传递奥运的步伐,画面定格健儿的意志,人类奏响时代的强音。20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让盛会走进了北京,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那么,奥林匹克精神内涵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演讲现场,到顾拜旦的演说中去寻找答案吧!(板书: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2.作家作品。(多媒体出示)
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由于他对恢复和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
本文是顾拜旦于194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顾拜旦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世界体育事业,他所弘扬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背景资料。(多媒体出示)
顾拜旦是当之无愧的“奥林匹克之父”。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奥林匹克运动,为了把一种充满活力的新教育体系介绍给祖国,顾拜旦从青少年时期起,就潜心钻研同时代的不同教育体系和古希腊的历史。1894年,他召集了第一次国际体育大会,成立了国际奥委会,提出的口号是“体育为大众”。从此,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顾拜旦发表了散文诗作《体育颂》。在这篇诗作中,他充满激情地讴歌了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高度评价了奥林匹克运动在现代社会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讽刺和批判了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种.种弊端,其主导思想是“体育就是正义”“体育就是进步”“体育就是和平”。
本文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的演讲。他奠定的理论基础,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经受住了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持久的青年运动与和平运动。
4.生字、新词。(多媒体出示)
浩劫(jié)衰退(shuāi)诞生(dàn)襁褓(qiǎng)无可指摘(zhāi)
凋零(diāo)姊妹(zǐ)阐述(chǎn)萦绕(yíng)误入歧途(qí)
枷锁(jiā)拙劣(zhuō)束缚(fù)祈祷(qí)分崩离析(bēng)
蓬勃(péng)严峻(jùn)湛蓝(zhàn)挚爱(zhì)愧不敢当(kuì)
无可指摘:事物完美、全面周到,不会产生任何异议。
蓬勃:形容事物繁荣茂盛。
【设计意图】了解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是对理解文章内容的必要补充,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对于整体把握作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阶段: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1.阅读:朗读课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力争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的行文思路,体会演讲者的大局观念。熟读之后,再尝试用演讲的语气朗读。
2.概括:再次读文,在读文中,注意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并尝试梳理文章的内容,划分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4段):回顾历史:前景豁然开朗。
第二部分:(第5~7段):把握现在:奥运精神常在。
第一层(第5段):恢复奥运的原因——改革教育。
第二层(第6段):重振奥运的途径——大众参与。
第三层(第7段):阐述奥运的精神——和平、公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