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说课稿 >初中数学新课标说课稿

初中数学新课标说课稿

  再画图求解;也可以将-2x+3与3x-7看作是两个

  关于x的一次函数,即y1=-2x+3,y2=3x-7。

  于是不等式的解集即对应着y1

  解法1:

  原不等式化为5x-10>0,画出直线y=5x-10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x>2时这条直线上的点在x轴上方,

  即这时y=5x-10>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解法2:

  将原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

  画出直线l1∶y=-2x+3,y2=3x-7,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它们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当x>2时,

  对于同一个x,直线y=-2x+3上的点在直线y=3x-7上相应的点的下方,这时-2x+3<3x-7,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

  三、达测深化

  做一做: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9m,然后自己才开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数关系式,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何时哥哥追上弟弟?

  (2)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谁先跑过20m?谁先跑过100m?

  (5)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展示做一做,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请部分学生展示其解法。教师借助课件对学生解答作出评判。展示练习,在学生思考后,用课件展示图象以便学生识图。

  设计意图:函数、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通过具体例子渗透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不等式,感受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作用。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P19 读一读 P20习题1.6

  篇4:数学说课稿初中

  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的方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想,为将来学习解析几何埋下了伏笔,所以本节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与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及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

  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