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它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涵。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它为中国故事提供了精神内涵。

导语:

  陶瓷上的小说戏曲题材图像中,以《西厢记》最多,其次是《红拂记》《牡丹亭》等。它们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冲破礼教枷锁,大胆追求爱情,充分地反映了民间的爱情观念和审美诉求。在用图像讲述这些大胆叛逆的爱情故事方面,陶工们也同样大胆叛逆,比如清顺治青花人物故事碗上的杜丽娘,右手托腮,双眼微闭,沉浸在与柳梦梅相依相偎的白日梦中,不在乎他者的眼光,完全一副蔑视陈规、挑战旧俗的叛逆姿态!

  (摘编自倪爱珍《陶瓷的物性与图像叙事》)

  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华夏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沃土,为我们提供了广博而深远的思想源泉。

  B.中国陶瓷上的故事共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图像叙事”“器物叙事”“社会与文化学阐释”。

  C.与文人士大夫讲故事的心境不同,民间陶工创作不会有任何审美的自我强迫,一任自然。

  D.清朝顺治青花人物碗上的杜丽娘,不屑于他人眼光,蔑视陈规,是一个大胆的叛逆女性。

  2.根据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陶瓷文化容纳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用故事构筑起了属于中国文化的人文景观。

  B.二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观点鲜明,语言通俗不失严谨。

  C.“野趣”是相对于“雅趣”“俗趣”而言的,故没有“雅趣”“俗趣”也就没有“野趣”之说。

  D.“掷果盈车”本是魏晋时一个风流故事,但民间陶工把它变成了大众娱乐,因此流传受阻。

  3.下列各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清康熙斗彩杯上的王羲之,穿着红绿搭配的鲜艳衣服,坐在柳树上,看着池塘里一群鹅呼朋引伴、引颈高歌。

  B.元杂剧石君宝的《鲁大夫秋胡戏妻》故事画在陶瓷上:图像中的秋胡,身材矮小、形象猥琐,反映了民间朴素又鲜明的爱憎情感。

  C.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

  D.宋代邯郸磁州窑《孩儿鞠球纹枕》:童子头梳双丫辫,身着左衽交领长袖花衣,下穿肥裤,正在摆臂伸腿踢球,生动传神。

  4.艺术总是相通的,郑振铎研究明代民歌创作时说:“文人学士们的作风在向死路上走去,而民间作品却仍是活人口上的东西。”请结合这句话谈谈你对陶瓷图像创作的理解。(4分)

  5.如何才能通过陶瓷图像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简要概括。(4分)

  答

  1.B

  【解析】文章虽然列举了三种类型,但作者说“这一归类划分不一定能够概括其全部”,说明陶瓷上的故事可能不止这三种类型。

  2.D

  【解析】不是流传受阻,而是得以广泛传播。

  3.C

  【解析】二重点论述的是民间陶工创作时追求的“野趣”。许之衡的观点是总结了陶瓷上描绘战争图像的构图特征,而没有反映出陶工绘画上追求的“野趣”,故不适合做二的论据。

  4.①那些具有“雅趣”的文人作品过于拘泥于创作理念和审美规范的约束,使创作缺少了生活味儿。②那些不在意这些规则的民间陶工,遵循民间“野趣”的审美原则,能大量流传于世。(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5.①要秉持“传承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则,继承传统,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故事。②不要有审美的自我强迫,追求“坦白、快活、自由,一任自然”的境界。③不断吸收时代的元素,不断改写重述,并形成一种叙事传统。④要远离“俗趣”的低俗,真正表现创作者的本心与真性。(每点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