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父亲的秦腔阅读答案-杨焕亭

父亲的秦腔阅读答案-杨焕亭

导语:

  我的同桌叫驴驴子,自小跟着村里自乐班唱戏,他有本《下河东》的剧本,每日早读时间,上面放着课本,桌斗里却放着戏文。我亦被他弄得心猿意马,竟然把剧中主人公赵匡胤的唱段全部背诵了下来。那些日子,我的脑海里整天跃动着舞台上打打杀杀的场面。先生在上面讲多位数乘除法,我的心却飞到教室外的戏楼上。不知不觉间,先生的教鞭打在了头上。最可怕的还是放寒假的时候,我的通知书上第一次出现了数学不及格的纪录,偏爱我的父亲看着那刺眼的评语,②脸立时挂上冰霜,操起鞋底就打。一边打一边骂道:“古人说,勤有功,戏无益,你个没出息的东西。”母亲虽然也为我的不争气而掉泪,毕竟怜子的柔肠使她拉着父亲的胳膊:“娃知道错就行了,你怎还真打呀?”

  我借机从父亲的腋窝里逃了出来,惊弓之鸟般地跑到村外的碾坊里,直到日色将暮,才在母亲悠长的呼唤下,战战兢兢地回到家里。

  除夕夜,父亲破例地没有再用二六板唱秦腔,而话题却是围绕着我唱戏展开的。父亲这一晚不断自责自己,说是不该带我到饲养室去睡,说是学唱戏是被人瞧不起的事情,只有念好书才是唯一的出路;说是他在河岸居住的老王那里算过卦,杨家念书的希望就在我的身上······这也许是父亲最清楚的表达了自己对唱戏的看法。他不知道,他曾经向我津津乐道的孔圣人也是一个吹鼓手,然而,父亲的真诚和坦率,对于我寄予的厚望着实感动了我。那个假期,我竟然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多位数乘除法。

  自告别童梦之后,我再也没见到父亲念那些只有二三分钱的剧本。为了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唯一的情趣憋在心底,这需要多么大的自制力。然而,我以为,秦腔之于他,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他心底的旋律从来也没有中断过。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亲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却只念过几天私塾,这一方面是由于长辈有着以农为本的观念,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的天赋不在于此。

  B.父亲对于秦腔有割舍不断的文化情结,他在饲养室唱戏、带着我乡间跋涉去看戏等经历,让我不知不觉间受到熏染并爱上秦腔。

  C.当我对戏文展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时,父亲的眼里却“布满了忧郁”,他虽然对我学戏有所期许,却也担心我因此荒废了学业。

  D.父亲认为“学唱戏”会被人瞧不起,却不知“孔圣人也是一个吹鼓手”,作者以此嘲笑父亲的浅陋并表达对父亲看法的绝不认同。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彻夜听几十头骡子马演唱食草奏鸣曲”一句,借奏鸣曲来比喻骡子马的咀嚼声,表明饲养员工作辛苦却仍有浪漫情怀。

  B.年轻人邀约父亲看戏时与父亲一问一答的对话,简洁明快地描摹出二人兴奋急切的情态,侧面烘托了曹云清的名角影响力。

  C.文末“我再也没见到父亲念那些只有二三分钱的剧本”,与开篇写家中收藏形成对比,凸显了父亲为我做出的隐忍和牺牲。

  D.本文以时间为序,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父亲有情趣、重情怀、有担当的一生,字里行间传达出对父亲的深切感动和由衷敬意。

  8.文中两处画线句语言特色鲜明,请从艺术手法及效果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6分)

  9.结尾说“然而,我以为,秦腔之于他,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文化渊源,他心底的旋律从来也没有中断过”,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意味,请根据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6.(3分)B

  7.(3分)A

  8.(6分)示例:①第一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生活场景诗意化,营造出唯美浪漫的情调:用词优美,形容月光照在牲口圈里,用一“洒”字,创设出温柔的意境;善用比喻修辞,将铃铛声比作温柔的小夜曲,营造出浪漫的情调;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官描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美好。②第二句用语生动,充满生活气息:善用口语,如“操起鞋底就打”,亲切自然;善用生活化的比喻,如用“冰霜”形容变脸,生动形象。(答出一点3分。每处画线句能从两个方面进行合理赏析,即可给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