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出关阅读答案-鲁迅,《出关》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

出关阅读答案-鲁迅,《出关》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

导语:

  书记先生也凑上去,念道:“‘道可道’……哼,还是这些老套。老实说,我是猜他要讲自己的恋爱故事,这才去听的。要是早知道他这么胡说八道,我就压根儿不去坐这么大半天受罪……”

  “这家伙真是‘心高于天,命薄如纸’,想‘无不为’,就只好‘无为’。自说是上流沙去的,”关尹喜说。 “看他走得到。”

  窗外起了一阵风,括上黄尘来,遮得半天暗。这时关尹喜向门外一看,只见还站着许多巡警和探子。“呆站在这里干什么?”他吆喝道。“黄昏了,不正是私贩子爬城偷税的时候了吗?巡还去!”

  关尹喜用袍袖子把案上的灰尘拂了一拂,提起两串木札来,放在堆着充公的盐,胡麻等类的架子上。

  (有删改)

  文本二:

  在《故事新编》中隐含着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除了《补天》、《奔月》,其余小说则与对周季三大显学儒、墨、道的思想价值的处理有关,鲁迅对它们既有所拒绝又有所承担。差不多可以说,《故事新编》中小说人物与史籍原型的符合程度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承担程度大致是成正比的。

  (摘编自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有删改)

  [注]①《列异传》载关尹喜见“紫气浮关”,而老子骑青牛而过。②《史记》载孔子曾盛赞老子是“其犹龙邪”的圣人,而鲁迅自述本文创作缘由时,认为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做大言”。③此句间杂方言,意思是:你在说些什么,我简直听不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开篇强调老子的无计可施,隐约预示着故事的走向:老子及其哲学思想将在现实中遭遇更多的窘困。

  B.“这是免不掉的”一句在文中两次出现,描写出老子在关上的真实处境:讲学写讲义,均非老子主动请求,而是不得自主的无奈之举。

  C.作别老子后,众人对其大肆评议,而讲义最终被搁置于充公的物品旁边。这主要缘于讲学的内容与听众事先的预期不相符,引发心理落差。

  D.小说塑造的老子形象,与史籍原型中的道家先圣大相迥异。这一差异,为读者考察鲁迅对传统道家思想的态度提供了一种解读的途径。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滚鞍下马”“打拱”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关尹喜对老子的尊重和礼待。这说明初见老子时,关尹喜对老子的思想奉若圭臬。

  B.鲁迅善以俭省笔墨传神刻画人物。文中写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以寥寥数笔暗示出入物内在的精神特质。

  C.“显出苦脸”“呵欠”“七倒八歪斜”,极写巡警、探子等一群世俗人物在听老子讲道时的神情和姿态。这一情境,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

  D.小说既直接引述含义隽永的道家典籍原文,又掺杂诸如“起重机”等颇具现代意味的词语。古今杂糅,给读者以新奇的阅读体验。

  8.小说关于众人听老子讲学的情节,写得很有层次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 《出关》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故事新编”,即“取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去”。请问“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6. (3分) C (A项正确。“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是作者对笔下塑造的人物的评价性话语,极言老子及其思想在现实处境中难以发挥作用。结合下文,老子不待回答,便被巡警“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接着又被关尹喜提议“讲学”,而后又被要求“写讲义”。老子讲究“无为” “不争”,结果在关上处处不得自主,处处受窘;所讲的“圣人之道”,更是无人信奉,被放置于充公的物品旁边。联系下文,开篇强调“用尽哲学的脑筋,只是一个没有法”,也预示着下文的情节走向和人物命运。B项正确。“这是免不掉的”出现两次,对应文中老子的“讲学” “写讲义”两次行为。开始时,在关尹提议“要听先生的教训”后,老子被巡警“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而后被提议“讲学”,被提议“写讲义”。虽不愿编讲义,却仍得写讲义。主要举动,均难以自主,受人摆布。C项错误。“主要缘于讲学的内容与听众事先的预期不相符,引发心理落差”,这一表述有误,并不是主要原因。听众事先想听老子讲“恋爱故事”,而老子讲“圣人之道”,这种心理落差只是导火索,并不是众人最后鄙夷老子的主要原因。根源在于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相去甚远,脱离实际。老子主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而关尹“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巡警、签子手、探子等“巡捕私贩子爬城偷税”,他们是市侩功利之士。双方并非同一类人。D项正确。结合文本二关于《出关》的解读文字“在《故事新编》中隐含着一个轮廓清晰的文化批判的思想图式” “其余小说则与对周季三大显学儒、墨、道的思想价值的处理有关”,可知《出关》的主旨,可理解为是鲁迅对小说主要人物“老子”及其道家思想的反思。结合最后一句“差不多可以说, 《故事新编》中小说人物与史籍原型的符合程度与鲁迅对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的承担程度大致是成正比的”,可知,一般情况下,当小说人物愈不符合史籍原型时,鲁迅对其思想是愈少承担,愈多拒绝。那么,再结合注释的暗示“其犹龙邪”和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可知史籍原型中的老子是超凡入圣之人。而本文塑造的老子,想爬墙出关却受阻,被迫讲学,被迫写讲义,处处受窘,狼狈不堪。小说里的老子与史籍原型的老子有很大不同。加上注释里的鲁迅自述“老子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一事不做,徒做大言”,即可推测鲁迅对道家思想的态度:更多是批判和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