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 ——记胡也频  丁玲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 ——记胡也频  丁玲

导语:

  他这封信是二月七日白天写好的。他的生命还那样美好,那样健康,那样充满了希望。可是就在那天夜晚,统治者的魔手就把那美丽的理想,年轻的生命给掐死了!当他写这封信时,他还一点也不知道黑暗已笼罩着他,一点也不知道他生命的危殆,一点也不知道他已经只能留下这一缕高贵的感情给那年轻的妈妈了!我从这封信回溯他的一生,想到他的勇猛,他的坚强,他的热情,他的忘我,他是充满了力量的人啊!他找了一生,冲撞了一生,他受过多少艰难,好容易他找到了真理,他成了一个共产党员,他走上了光明大道。可是从暗处伸来了压迫,他们不准他走下去,他们不准他活。从他被捕后,我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也无法停止这眼泪。我擦干了泪,立了起来,不知做什么事好,就走到窗前去望天。天上是蓝粉粉的,有白云在飞逝。

  后来又有人来告诉我,他们是被乱枪打死的,他身上有三个洞,同他一道被捕的冯钨身上有十三个。他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他用他的笔,他的血,替我们铺下了到光明去的路我们将沿着他的血迹前进。这样的人,永远值得我纪念,永远为后代的模范。二十年来我没有一时忘记过他。我的事业就是他的事业。他人是死了,但他的理想活看,他的理担就是人民的理想,他的事业就是人民的革命事业,而这事业是胜利了啊!如米也频活着.眼看着这胜利,他该是多么的愉快;如果也频还活着,他该对人民有多少贡献啊!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也频瞒着“我”参加了一个会议,也没有将会议内容透露给“我”,因为他担心“我”思想觉悟还不够高,难以保守机密。

  B.胡也频说自己“现在明白了,就更该写了”,体现出他经过多年的挣扎、摸索后终于找到了真理,明确自己要为革命而写作。

  C.“我”对胡也频被捕的事情早有预感,无法保持内心镇静,以至于在马路上狂奔,回家看到孩子安静睡着,才渐渐冷静下来。

  D.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望天”,前一处表现了胡也频失踪后“我”的无助,后一处表现出“我”对革命前途的茫然。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一语双关,既指胡也频创作的小说,也体现了胡也频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信心。

  B.“两重铁栅门”“他们一进去就都戴着镣”等细节,暗示胡也频等人“罪行”之重,为其最终牺牲埋下伏笔。

  C.本文擅长运用环境描写营造氛围,“灰色的天空”“风”“雪花”等凄凉冷寂之景,与人物内心情感相契合。

  D.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用海虎绒袍子象征“我”和胡也频生活的拮据,也以此作为胡也频在狱中饱受摧残的见证。

  8.本文将客观记录与浓烈抒情相结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同属纪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丁玲写道“二十年来,我没有一时忘记过他”,而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二者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6.B [解析]A项,“他担心‘我’的思想觉悟还不够高”理解不当。C项,“渐渐冷静下来”无中生有。D项,“第二处表现出“我”对革命前途的茫然”不当。

  7.D [解析]D项,“本文运用象征手法,用海虎绒袍子象征‘我’和胡也频生活的拮据”不当。

  8.①客观记录胡也频的生活细节以及被捕、遇害的经历,展现胡也频真实、饱满的人物形象。②作者尽情抒发对胡也频浓烈的情感,表达出对胡也频深深的惋惜、赞美和怀念。③客观记录与浓烈抒情相结合,有收有放,富有艺术张力,感染力强。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不矛盾。①丁玲以“没有一时忘记过他”表达对胡也频的怀念以及继承胡也频革命事业的决心。②鲁迅说“不如忘却”是因为反动政府统治黑暗,革命道路曲折,鲁迅以此表达对反动政府禁锢思想、钳制舆论的控诉。③二者都表达了对光明的向往、对胡也频等革命烈士的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