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1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
导语:
一:
2019年12月,《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1年)》《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管理办法》印发。“一规划、四办法,对于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慧生说。
2017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初始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3个科目启用国家统编教材。2019年,“统编本”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与此同时,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于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2021年已覆盖26个省份。“三科统编教材更加突出育人导向,既遵循学科规律又贴近学生实际,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做到了有机结合。”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分册主编叶小兵表示。
与此同时,制定(修订)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家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教学标准、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构建起全面覆盖各学段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学业评价的标准体系。
“建设教育强国,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教材精品意识,全面提升教材质量,用一流的教材支撑一流教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说。
(摘编自赵婀娜《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1日)
二:
近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
(摘编自闫伊乔《五部门出台规定加强教材工作责任管理》,《人民日报》2022年05月24日)
三:
今天,“人教版数学教材”话题一连登上7个热搜。有网友指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内插画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教育部教材局已关注到此事,介入调查。
由于社会审美日趋多元化,有关教材插画到底丑不丑的问题,或许见仁见智。但作为重要的公共知识产品,教材的编辑出版工作是不是存在程序性缺失,公众意见在教材审查环节有没有长期“缺席”,则应当被严肃审视。
教材本身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审美和价值观的体现。很多网友就表示,过了十几二十年,自己还是会对瓜田里刺猹的少年闰土、杜甫像、三味书屋等老版插画印象深刻。对教材插画来说,特别需要专业态度和反复打磨的工匠精神。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的执笔者景绍宗分享:每一册封面创作,都历经了绘制线稿草图、色稿草图,与教材编写团队讨论,听取各方建议,征询孩子们的想法,最终由政府相关部门审查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有数遍乃至十几遍的修改调整,甚至会推翻重画。最终,封面作品也获得了广泛好评。
艺术也许存在争议,但一旦被应用到教材中,就存在妥不妥当、合不合适的问题。也许比起这些插画到底“丑不丑”,教材编审流程是否科学、合理,公众意见能不能被及时征询、重视更重要。
(摘编自任冠青《教材插画丑不丑,谁说了算?》,《中国青年报》客户端2022年05月26日)
4.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切实提高中小学教材建设水平,国家制定颁发了“一规划、四办法”,涵盖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教材的工作领域。
B. 三科统编教材突出育人导向,贴近学生实际,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于2019年秋季学期起覆盖高中阶段所有年级。
C. 在启用国家统编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修订)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工作在稳步推进,构建起全面覆盖的标准体系。
D. 专业态度和反复打磨的工匠精神对教材插画创作非常重要,这是景绍宗执笔的教材封面作品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
5.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扎实推进,牢固树立教材精品意识,用一流的教材支撑一流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从小打好中国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