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羽毛阅读答案-索南才让

羽毛阅读答案-索南才让

导语:

  居然是一根羽毛,但很好看,你看,好像活的一样。

  我没有接,仔细观看,真的很好看,不是一般鸟的羽毛。它的色彩说不准确,应该有十几种颜色,轻轻一动便有变化,很神奇。

  难道你不打算摸一摸?弟弟问。

  我有些迟疑地打开一本书,让他把它放进去。谷子惋惜地将羽毛往书里面放去,但我突然又不想了,把书合起来。或许,原本的地方更适合,我们不应该打扰它。

  放回去吧,这样至少我还能看见它。

  看样子你很在意?

  或许是这样。

  是关于创作吗?

  谁说不是呢。我看着那张稿纸上的小说名字,我想,要是没有一枚羽毛作支撑,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这篇小说的创作。

  谷子将羽毛放回去。但这已经是另外一回事了。之前的所有,化为乌有。重新回到土洞里的羽毛,身份确立,便不再影响我。以后的日子里,我每次看向它,都能清晰地看到它的样子。我也能从对面看到自己居住的房子。

  (有删改)

  【注】①索南才让,蒙古族,青年作家,写小说的牧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凭借中篇小说《荒原上》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只土钻子“在窗户外面的土墙上跳来蹦去”“我的红大门破损得很迷人”,小说开篇的描写极具画面感,引出了下文内容。

  B.“土钻子”每天都重复地啄着残破的土墙,天长日久,啄得土墙千疮百孔,暗示“我”在单调乏味的草原生活中蹉跎了时光,终日无所事事。

  C.土洞里的光有些神秘,它吸引着“我”,引发了“我”的关注,让“我”萌生了探究的欲望,但“我”一直没有选择主动前往探究。

  D.“我坐下,椅子就发出了一阵刺耳的声音”,此时椅子发出的刺耳的声音影响了“我”,引发了“我”对自身的思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三段描写“洞里面的光有些神秘”“洞里面的光芒逐渐有了色彩”“又有东西在洞里面跳动着”,这样写增加了悬念。后来在弟弟的帮助下,悬念被解开。

  B.小说前面从动作、形态、色彩的角度对“土钻子”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为土洞里的神秘物是一枚羽毛做了铺垫,目的是表现出“我”的后知后觉与麻木迟钝。

  C.小说安排了“我”进行小说创作的内容,着意刻画了“我”对外界的好奇与关注,隐喻奇特的客观世界会给人的内心带来震撼与启示。

  D.谷子是“我”的弟弟,他的性情特征和行事风格与“我”截然不同,他的出现有利于丰富小说的内容,凸显“我”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

  8. 小说写了破损的门、斑驳的墙、不成器的椅子、灰蒙的天、喑哑的世界和沙化的草场,相对于“羽毛”而言,是否显得多余?请简要分析。

  9. 有人评价索南才让的小说:“立足粗粝真实的自然世界,探究心灵世界,小说风格表现出特别的异质性。”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

  (1)B.“暗示‘我’在单调乏味的草原生活中蹉跎了时光”,联系全文看,对该描写的作用解读属于无中生有,主观附会;“终日无所事事”也不符合小说内容。

  (2)B.“土钻子”与“羽毛”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也不存在铺垫关系,“后知后觉与麻木迟钝”属于牵强附会。

  (3)不显得多余。

  ①这些物象和场景的描写,组合在一起,营造了凋残荒寂的氛围,便于凸显出“羽毛”色彩鲜艳繁多与柔弱神奇的特点;

  ②这些物象组合和场景描写,也便于交代“我”的生存环境特点,更好地体现“羽毛”能够激发“我”在此生活现状下的挣扎与思索,从而进一步生成小说主旨。

  (4)①“粗粝真实的自然世界”,指的是作者笔下所描摹的物象与场景,根植于牧民所生活的真实场景,体现了草原自然环境苍古、荒寂与萧瑟的特点;

  ②“探究心灵世界”指在生存的困顿与理想的挣扎中,意识到自己既想突破当下生活的窘境而又缺乏果敢与行动力的矛盾内心,并由一枚“羽毛”的美唤起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积极感悟和写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