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一:①“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

一:①“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

导语: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8,请阅读以“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相关,完成下面小题。

  一:

  ①“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数字化发展”。近年来,博物馆行业加快与数字化牵手,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与传统展览不同,数字展突破时空,采用交互式展示手段、开放式知识探索模式,让观众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始富有启发性、体验性的“漫游”之旅。

  ②文物数字化在博物馆行业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精细的数字化采集,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每一块残件乃至文物细节,因此成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8日)

  二:

  湖南省博物馆成立了古琴保护修复研究团队,运用CT扫描、三维重构和3D打印等技术,在修复中实现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以唐琴“飞泉”为例,纳音看起来是桐木材质,可CT扫描后发现,原来它的面板是杉木做的,纳音则是贴镶上去的。扫描后,修复师会运用古琴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先进行虚拟修复,此后再对本体进行修复,以此增加修复的精准度。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8日)

  三:

  数字博物馆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让文物科普有了更多元、更新颖的“打开方式”,不仅能够跨越时空让公众领略文物之美,还能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文物“活”起来。下一步陕西历史博物馆还将加大文物数据分享公开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化,争取让文物藏品从博物馆中“走”出来,更鲜活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18日)

  四:

  ①今年4月,结合了敦煌学研究成果与游戏科技的“数字藏经洞”上线,不仅数字化复原了藏经洞实体与所藏文物,还能让公众一键“穿越”时空,直观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截至5月15日,1700万人次进入“云游敦煌”小程序,超过45万用户深度体验“数字藏经洞”云游戏。

  ②打开“数字藏经洞”。循着指引路线走进洞窟,就连塑像所披袈裟的细微褶铍、底座的实木肌理也能看得清楚。“数字藏经洞”首次在虚拟世界毫米级高精度复现敦煌藏经洞,让海内外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

  ③公众还可以化身“数字藏经洞”守护人,一键“穿越”至不同历史时期,与8名历史人物互动,经历从洞窟开凿、封藏万卷、重现于世、文物流散到再次聚首的全过程,参与抄写经书、绘制壁画、拯救文物等重要历史事件,深度感悟藏经洞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19日)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文物数字化备受博物馆界重视,所有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

  B. 二的画线句,举唐琴“飞泉”为例,说明了利用CT扫描技术采集数据的重要性。

  C. 四的画线句,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感受敦煌文化魅力人数众多。

  D. 进入“数字藏经洞”,人们可以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深度感悟其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14. 一中提到“精细的数字化采集”“成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请结合二把运用数字化采集修复文物的步骤补充完整。(每处限4个字)

  15. 结合四,概括“数字藏经洞”的特点。

  16. 为让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行业加快与数字化牵手,这带来了哪些好处?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

  13. A .根据一结尾段“文物数字化在博物馆行业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可知,本项“所有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表述有误;

  14. 示例:修复数据;结构重建;虚拟修复;本体修复。

  15. 数字化复原藏经洞实体与所藏文物,直观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指引路线,细节清楚;深度感悟藏经洞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16. 数字展突破时空,采用交互式展示手段、开放式知识探索模式,让观众在生动的数字展品中开始富有启发性、体验性的“漫游”之旅”;成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在修复中实现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能够跨越时空让公众领略文物之美,能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文物“活”起来”;让公众一键“穿越”时空,直观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让海内外的藏经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现,重生;有助于公众成为历史文化的守护者,深入感悟历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