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夜话阅读答案-李广田
导语:
吃完豆汁,灯里的油已将尽,屋子里暗起来。忽然外面有橐橐的脚步声,老人机灵地站起来,自言自语,“小回来了”,一边说着去开门。门开处闪进一个魁梧的影子,这是他的儿子。这个“小”,可真不小。老人说:“天不早了,先生们休息吧。”
大概刚过半夜,老人一家已经起来操作,给我们预备水和饭,还准备一天的买卖。他们不惊扰我们,都轻手轻脚地活动,也不说什么话。
早晨七点半,我们就向安康出发了。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写由“高鼻梁”的地名引发联想,向当地人打听名称的由来,颇具趣味,与人物“舒畅”“愉快”的心情相映衬。
B.文章主要写抗战时期的一个侧面,未正面写打仗却多处交待战争背景,如碉堡、吴家老人搬家、邮差挂铃铛等内容。
C. “我们”住宿的吴家条件简陋,一开始“我们”担心给吴家人添麻烦,后来被他们的亲切感染,一晚上都相处融洽愉快。
D.老人听“我们”讲述胜利的故事以及种种希望时很有兴致,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人回答大队长年纪问题时轻松随和,行文中多处写“笑”的细节,与“可爱”“深湛的和平”等词一并传神地刻画出老人的形象。
B.“我们像一群小孩子,贪馋地领受这一次盛馔”,用词活泼贴切,表达了“我们”享用美食的喜悦心情,同时流露出多重生活况味。
C.可口的菜肴、新鲜的豆汁,体现吴家人的款待。老人的妻子和儿媳在内间忙碌,她们的形象仅用侧面描写简单绘出,鲜活真实。
D.老人在儿子回家时一系列细微的动作和语言,可见他对儿子的关心。“这个‘小’,可真不小。”这句中的两个“小”含义不一样。
8. 本文以时间为序安排内容,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在亲切自然的文字里,让人体味到淳朴人生”,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6.B(“邮差挂铃铛”不对)
7.C(“仅用侧面描写”不对)
8.
①符合生活实际,行文有条不紊。“下午三点钟”“暮色”“点灯”“夜已经深了”“油已将尽”“刚过半夜”“早晨七点半”,真实记录一行人在高鼻梁的留宿经历。(2分)
②随着时间推移,一方面,“我们”与吴家老人交谈逐渐深入,双方形象更加清晰立体;另一方面,对地域环境、风俗民情的认识和感受,愈加清晰深刻完整。(任意一方面2分)
9.
①人物对话真挚亲切、充满信任,让人感受到村民的纯朴善良、爽快明朗、热情好客,以及“我们”对村民真切关心与感激的情意。
②叙述语言质朴,写出环境的荒凉、物质的贫穷,反映村民自然的生活状态、平和的人生态度。
③以第一人称写,真实自然,便于抒情,让人体会到抗战期间“我们”一行人在迁徙跋涉的艰辛中,依然充满希望、保持乐观的朴素美好品质。(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