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唐河店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唐河店妪传
宋·王禹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为名。平时虏至店饮食游息,不以为怪;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会一虏至,系马于门,持弓矢,坐定,呼妪汲水。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虏乃系绠弓杪,俯而汲焉。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复悬一彘首。常山吏民观而壮之。噫!国之备塞,多用边兵,盖有以也;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矣,一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静塞”,在雄州曰“骁捷”,在常山曰“厅子”①。是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顷年②胡马南下,不过上谷者久之,以“静塞”骑兵之勇也。会边将取“静塞”马分录帐下以自卫,故上谷不守。
今“骁捷”、“厅子”之号尚存而兵不甚众,虽加召募,边人不应,何也?盖选归上都,离失乡土故也;又月给微薄,或不能充;所赐介胄鞍马,皆脆弱羸瘠,不足御胡;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如是得边兵一万,可敌客军五万矣。谋人之国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见其忠也。
(选自朱润东《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故因一妪之勇,总录边事,贻于有位者云。
【注】①静塞、骁捷、厅子:皆为当时地方武装的徽号。②顷年:近年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拱中,有妪独止店上 留守
B.国之备塞 完全
C.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 前进,迎敌
D.贻于有位者云 赠给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习战斗而不畏懦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俯而汲焉 盘盘焉,焉
C.不过上谷者久之 乃夜驰之沛公军
D.悉为上军所取为之奈何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老妪之勇的一组是( )
①兵兴以来,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惧。
②妪持绠缶趋井,悬而复止
③因胡语呼虏为王,且告虏曰:“绠短,不能及也,妪老力惫,王可自取之。”
④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
⑤常山吏民观而壮之
⑥妪尚尔,其人可知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④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娴熟地运用典型概括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巧妙杀敌的老妪形象,又以一个人的典型特征来概括整个边民的精神状态。
B.文章第一段提到:唐河店的百姓很勇敢,战争爆发以来,他们防范敌兵,一点都不害怕。
C.作者为人耿介,敢于直言,这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在批评当时“有位者”削弱边民力量的错误做法时,毫不隐讳;在向“有位者”献治军之策时,又十分坦诚,体现了一种忠毅的人格力量。
D.本文作者以史实为依据,告诫统治者要重视地方武装,否则国家安全堪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 妪自后推虏堕井,跨马诣郡。(2分)
⑵ 其坚利壮健者,悉为上军所取;及其赴敌,则此辈身先,宜其不乐为也。(3分)
⑶ 诚能定其军,使有乡土之恋;厚其给,使得衣食之足;复赐以坚甲健马,则何敌不破!(3分)
答案:
9.B(备,防御,防备)
10.A(A.都是连词“因为”;B.一个是代词,代“水”,一个是助词“……的样子”;C.一个是助词,不译,一个是动词“去、到”;D.都是介词,前一个是“被”,后一个是“对”)
11.D
12.B(第一段的意思是:自从战争爆发以来,(这里的人)才防范敌兵,但是(辽兵)并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