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阅读答案-杨西京
导语:
一见先生,少校敬畏之心,再增三分。迎前一步,口气甚为谦和:“老人家,即知我今有此厄,何来贺喜?"
先生先把药包递与少校。一退十步,说:“远处看,你人与马皆立于大树之下,此应《周易》第四十六卦‘升卦’之象。‘升卦’为地上生木,升德为吉。贵人天生半责之相,且相由心生,德升相变,先天之相十后天升德之相=全贵之相。今日你正得升德机遇……”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正值音乐课,村校校园,响起一阵高亢激昂的抗日战歌。
少校三惊:家书乃三弟所寄,二弟、三弟均已奔赴延安,信中劝己自训一师,抗日救国……先生仁心,竟和两弟相同。
少校招呼通信兵上马。马上,怀着满满十分敬畏之情,对着战歌嘹亮的村校,对着先生,一个敬礼:“先生不愧医易一体的名医。以医,医我体肤之疾;以易,医我命势之疾。抗战胜利日,鄙人当前来。报先生双医重恩!"
两匹马荡开黄尘,向西南飞去……尾声
日寇投降的当年冬天。拂晓,三匹快马龙卷风似的旋到先生墓前。“先生,半贵之人今以全贵之相前来还愿。”
将军带两个卫兵下马,摆上供品,袅袅祭烟里,对着墓碑,深深三躬。“先生,如您在天之灵看到今日,还望显灵。”
“喳喳喳,嘻喳喳……”似乎还是当年那两只喜鸠,远远飞来,在先生坟墓上空,欢叫数声,剪翅转身,向朝霞初绽的东方飞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写清云寨刘部的来历,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点出了少校的特殊身份。
B.清易镇村校响起的高亢激昂的抗日战歌,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全民同仇敌忾、奋勇抗战的时代缩影。
C.当年的少校在祭奠先生时已升为将军,所以他说"半贵之人今以全贵之相前来还愿"。
D.文中五次写到少校对先生的敬畏,既写出了少校对先生态度的改变,也写出了少校的思想转变历程。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校“眼斜一下先生”“一屁股压在正中一排首位”这两个细节,传神地刻画了少校做慢、无礼的形象特点。
B.本文虽然没有矛盾冲突,但由于出色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情节依然有波澜和起伏。
C.少校早晨出寨门时碰见同乡通信兵这一情节,为后面通信兵在清云寨遭受“覆寨之厄”后前来报信埋下伏笔。
D.小说结尾“那两只喜鹊,剪翅转身,向朝霞初绽的东方飞去……”既照应了前文,又暗示了中华民族赶走了侵略者,正走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8.小说标题为“医德”。先生的医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4分)
9.班级举行读书分享会,主题为“小小说创作的‘以小见大’手法”。请就本文“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写一则发言提纲。(6分)
参考答案
6.C
7.B
8.①官民平等心胸宽广以德服②医病知病因.对症下药,医术高明③不只医体肤之疾,还医命势之疾
9.①借少校一人以小见大,反应抗日时期招匪为兵的时代背景②借先生的高明医术与医德,以小见大反映中华老一辈人的高尚品德修养③借校园的抗战歌曲,以小见大突显出当时全民抗战, 同仇敌忾的时代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