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巨翅老人阅读答案-[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巨翅老人阅读答案-[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导语: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翅膀光秃秃的,他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她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地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 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 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 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 1968 年,当时在拉美人民信仰中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已开始衰落。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贝拉约夫妇及他们周围的人们看来,巨翅老人是一个落魄衰老的、身上有难闻气味、没有生命力的、与人间语言不通的所谓天使。

  B.看热闹终会厌烦,当作为天使的老头不能带来新的消遣娱乐的时候,人们对这种新鲜事物的兴趣就转移到蜘蛛女孩身上。

  C.从利用天使大发横财的贝约拉夫妇到善良谦卑的贡萨加神父,从议论纷纷的村民到戏耍侮辱老人的围观者,马尔克斯为读者展现了一副小镇的众生相。

  D.小说结尾处,埃丽森达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得消失不见,这一描写表现了埃丽森达对老人的离去感到轻松畅快的心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始的大雨和瘟疫,有着非常鲜明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拉美地方特色,这种潮湿、死寂的环境渲染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B.小说中,一方面是天使的病残、忍耐和痛苦,一方面是人间的喧嚣、肆意和狂欢,两方面形成巨大的反差,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与悲悯情怀。

  C.小说在整体情节设置上离奇荒诞,在形象塑造和具体描写中也都充满魔幻色彩,这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D.对于拉丁美洲传统变革中出现的世俗化倾向,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指责,也没有像救世主一样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小说魔幻的叙事中暗含冷峻的批判。

  8.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分析本文中“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9.小说标题“巨翅老人”能否换成“天使在人间”?请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6.C

  解析:贡萨加神父不是善良谦卑,而是愚昧无知。

  7.C

  解析:形象塑造是奇异的,具体描写也有细致逼真的一面。

  8.①年老受伤的天使,虽有无数人围观,却无人同情、怜悯、救治,反遭众人亵玩。②封闭的小乡村,人们只有靠落难天使、蜘蛛女孩等新奇事物刺激才有快乐,折射出人们生活的平庸无聊,精神上的空虚孤独。③孤独的永恒性。天使离去,成为虚点,时间漫长,小镇依旧,孤独不会随着巨翅老人消失而终结。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示例一:不能换。①“巨翅老人”充满魔幻色彩,能更好地激发读者兴趣,也激发小说中村里人的兴趣,人们为之猜疑不定争论不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②“巨翅老人”,褪去了天使的光环,“巨翅”影响老人的活动,这一弱者形象更符合核心形象特征。③“巨翅老人”这一标题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表现出作家呼唤人性之善、关切社会转型时代里弱小人物的悲悯情怀。

  示例二:可以换。①天使落难来到人间,才有后来各色人物的出场与活动,推动了情节发展。②揭露人间的无聊与邪恶,展现拉美民族灵魂群像才是作家虚构创作的主旨所在,“在人间”更贴合这一主旨;③即使是天使,落难到人间后也会陷入孤独无助、百般亵渎之中,标题可以更好地表达马尔克斯关于现代化对民族文化心理巨大冲击的深切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