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阅读题 >南齐书・明僧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南齐书・明僧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导语:

  10.【答案】A:介词,用

  【解析】B、与:动词,给/动词,结交,亲附;C、之: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

  【考点】考查内容:考查对文言虚词以、与、之、而词义的理解能力

  考查能力:理解B

  应试策略及技巧:熟练掌握《考试大纲》中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位置,结合语境理解。

  11.【答案】D

  【考点】考查内容:文言文断句

  考查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应试策略及技巧:1、通读文段明大意,抓住要点。(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是什么?);1、实词、句法多联系;3、借助虚词定首位;4、句式、活用要明确;5、文史知识不容忽视。

  12.【答案】C

  【解析】齐太祖并没有跟明僧绍见面,原文是“太祖欲出寺见之”。

  【考点】考查内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考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C

  应试策略及技巧:注意“张冠李戴”和“曲解文义”的干扰。

  13.(10分)

  (1)(5分)【答案】宋元嘉年间明僧绍两次被举荐为秀才,通晓经义,儒学造诣很深。宋永光年间,镇北府征召他为功曹,他一概不就职。

  (再:两次;明经:通晓经义;辟:征召;并:副词,全、一概;每点1分,语句通顺1分)

  (2)(5分)【答案】明僧绍说:“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来躲避。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就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先例行事了。”(山薮:山深林密的地方,山薮之人即为山野之人;凿坏以遁:凿墙挖洞以躲避,也指隐居不仕;若辞不获命:假如推辞得不到同意;故事:先例。每点1分。句子通顺1分)

  【考点】考查能力::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考查能力:理解及语言表达B

  应试策略及技巧:应以直译为主信”“达”“雅”,注意掌握文言文

  翻译的六字诀:留、删、增、调、补、换。单音词对应译为双音词,注意古今异义的现象。切记语句通顺。

附参考译文: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郡鬲县人。祖父名玩,为州治中。父亲名略,为给事中。

  宋元嘉年间明僧绍两次举为秀才,通晓经义,儒学造诣很深。宋永光年间,镇北府征召他为功曹,一概不就职。隐居在长广郡的崂山,聚徒讲学。淮北陷落于敌手之后才南渡长江。宋明帝泰始六年,征他为通直郎,不肯就任。

  宋顺帝升明年间,齐太祖当时为太傅,教采用以旌旗币帛为礼品的征聘大礼去聘请明僧绍及顾欢、臧荣绪等人,征召明僧绍为记室参军,他也不来。明僧绍之弟明庆符,任青州刺史,明僧绍因为缺乏粮食,所以随明庆符一起到郁洲,住在榆山,栖云精舍,喜欢赏玩水石,竟然一次也没有进过青州城。齐高帝建元元年冬,诏书说:“朕辗转反侧地思念贤士,以怀想尘俗之外的隐者。齐郡明僧绍立志高远,心性酷爱纯朴,幽静贞节的操守,应当加以褒奖。”征召他为正员郎,明僧绍借口有病而不肯就职。以后齐高帝在给崔祖思的信中说:“明居士立志值得敬重,我以前的旨意竟然没有传达给他吗?天气稍凉想举办讲习之事,你可以到他那儿,把我的意思全部告诉他,令他和明庆符一块儿回来。”又说:“伯夷、叔齐不吃周朝粮食却采食周朝野菜,在古时候尚且受到人们议论,现今难道能息止这种议论吗?姑且把它当做笑话罢了。”

  明庆符解除现任职务后,明僧绍跟着他返回,住在江乘摄山。齐太祖对明庆符说:“你的兄长高尚隐逸之事,这也是尧的方外之臣。朕虽然没有与他直接交往,有时却在梦中相通。”赠给明僧绍一支竹根如意,一顶笋箨冠。明僧绍听说佛教教徒释僧远有高尚的风范品德,前往定林寺守候他。太祖想出寺庙去见僧绍。僧远问明僧绍说:“天子如果到来,居士你怎样和他相见?”明僧绍说:“山野之人,正应当凿墙挖洞以躲避。假如得不到同意,便应当依照以前戴公的办法行事了。”永明元年,齐世祖敕命召明僧绍,他借口有病不肯相见。下诏征聘他为国子博士,也不肯就任,去世。其子明元琳,字仲璋,也能继传家业。

  明僧绍的长兄明僧胤,能谈玄说道,宋朝时为冀州刺史。明僧绍之弟明僧,也爱好学问,宋武帝见了他,亲自迎接并颂扬其名声,当时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事。宋明帝泰始初年,他任青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