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文徵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答案:
4.(3分)B.
5.(3分)C.“表示时间很长”不对,是不久。
6.(3分)C.“当皇上要提升他官位时”错,是一清与璁谋,欲徙徵明官。
7.1(4分)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任职,他托病辞谢没有去。
7.2(6分)家父去世三十多年,如果家父曾提到您一个字,我也不敢忘记您,实在不知您与家父是朋友。
译文
文徵明,长洲人,起初取名“璧”,后依照名的意义及排行取字“徵仲”,别号衡山。父亲文林,曾任温州知府。叔父文森,曾任右佥都御史。文林死后,当地官员百姓集资一千两银子作为办丧事的费用。文徵明当年十六岁,全都谢绝了。官员百姓于是修复老旧的“却金亭”,来合祭前太守何文渊及他父亲,并记载了文徵明谢辞千金的事情。
文徵明小时候不聪明,随着长大,越来越聪颖异常。跟着吴宽学习文章,跟着李应祯学习书法,跟着沈周学习画画,他们都是他父亲的朋友。他又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人相互切磋,名声一天天更加显著。他为人温和、狷介。巡抚俞谏想要赠送他金钱,指着他所穿的蓝衫说:“怎么破旧成这样?文徵明装作不懂,说:“因为下雨弄脏了。”俞谏最后都没敢说送钱的事。宁王朱宸濠钦慕他的名气,赠给他书籍财物,征聘他任职,他托病辞谢没有去。
正德(明武宗年号)末年,巡抚李充嗣推荐他,赶上文徵明也以“岁贡生”(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的身份参加吏部考试,授予他翰林院待诏的身份。明世宗登基,(文徵明)参与修订《武宗实录》,文徵明在经筵任职,每年时常都有赏赐,享受其他文臣一样待遇(齿:并列)。而当时崇尚科目考试,文徵明很不得意,连年请求退职还乡。
在这之前,父亲文林在温州任知府,在学生中赏识、提拔了张璁。张璁得势以后,委婉地劝文徵明投奔他,文徵明推辞没有去。杨一清被召入朝廷担任宰相,文徵明最后单独见他。杨一清急忙对他说:“你不知道你的父亲和我是朋友吗?”文徵明正色道:“家父去世三十多年,如果家父曾提到您一个字,我也不敢忘记您,实在不知您与家父是朋友。”杨一清面有惭愧之色,不久和张璁合谋,打算调动(有贬官的意味)文徵明的官。文徵明要求还乡更加迫切,终于被批准退职(致仕:交还官职,即退职)。
四方来讨要诗文书画的人,在路上络绎不绝,但是富贵人家轻易得不到一张字画,尤其不肯赠给王府以及宫内的人,他说:“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周王、徽王等王爷拿珍宝古玩送给他,他都不启封就还给他们了。外国使者经过吴门,向着他居住的街巷行礼,以得不到接见为遗憾。他的作品遍天下,他的学生临摹的作品很多,文徵明也不禁止他们。林徵明主宰文坛诗文几十年,和他同道的有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钱谷等,也都凭借文章称名于世。
嘉靖三十八年,林徵明去世,当年九十岁了。当时,长子文彭,字寿承,任国子博士;次子文嘉,字休承,任和州学正。两个儿子都擅长做诗,精通书画篆刻。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