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明史・卢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卢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26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 ,完成5—9小题。

  卢象,宜兴人。象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 辅,据西山,象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设伏大破之。象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识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额,象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洁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关、宁诸路属起潜。象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晟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

(选自《明史·卢象传》,有删改)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射,娴将略 熟习

  B.逐贼危崖 高峻

  C.督天下援兵 督促

  D.次顺义 驻扎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 B. 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 D. ①为 ②且 ③乃

  7.下列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卢象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象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4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3分)

  (2)卢象为什么会兵败?请根据文本分析。(3分)

答案:

  5、【答案】C【解析】“督”应为“统领、统帅、掌管”。

  6、【答案】B

  7、【答案】A

  【解析】“顾往往不尽其用”的“顾”和“顾安所得酒乎”(后赤壁赋)中的“顾”的意思一样,表示“只是”,只是时常怀才不遇。“用矣”独立成句,表示一旦被任用,有的人就开始阻碍他做事甚至逼死人。“要之”的意思是“总而言之”,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总之这也是天意啊。

  8、【答案】D

  【解析】D“卢象赶去救援”错误,原文为“象上疏救,不得,”,可见并没有“赶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