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弟晕尤相笃睦等每月自东都省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Q,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李行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旧唐书·李传》
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4.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弟晕尤相笃 /睦等每月自东都省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B.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弟晕 /尤相笃睦 /等每月自东都省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弟晕 /尤相笃睦/等每月自东都省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弟晕 /尤相笃睦 /等每月自东都省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忧”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居丧守制。“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常用干支纪年、帝王纪年、岁星纪年等方式。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最早始于唐代,是统治阶级的一种外交工具。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B.文章描写了李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的清廉谨慎。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D.李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
(2)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答案:
4. B;
5.C;和亲政策最早始于汉代;
6.D;“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是金城公主的建议。
7.(1)有僧人把修习佛法作为职业,等到死了的时候尸体不放入棺材,只是把尸体送到近郊用来饲养鸟兽。像这样很多年。(但:只是;以:介词,把;以:目的关系的连词,用来;积年:多年;各1分,句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