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韦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韦伦,节度使光乘之子。少以荫累授蓝田县尉。以吏事勤恪,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国忠恃权宠,又邀名称,多征诸州县农人令铸钱。农夫既非本色工匠,被抑令就役,多遭篓罚,人不聊生。伦白国忠曰:“铸钱须得本色人,今抑百姓农人为之,尤费力无功,人且兴谤。请厚悬市估价,募工晓者为之。”由是役使减少,而益铸钱之数。天宝末,宫内土木之功无虚日,内作人吏因缘为奸,伦乃躬亲阅视,省费减倍。
会安禄山反,车驾幸蜀,拜伦监察御史。时内官禁军相次到蜀,所在侵暴,号为难理;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襄州康楚元、张嘉延聚众为叛,凶党万余人,自称东楚义王。襄州刺吏王政弃城遁走。嘉延又南袭破江陵,汉、沔馈运阻绝,朝廷旰食。伦乃调发兵甲驻邓州界,凶党有来降者,必厚加接待。数日后,楚元众颇怠,伦进军击之。生擒楚元以献,余众悉走散,收钱物仅二百万贯,并不失坠。
乾元三年,以伦为襄州刺史、十州节度使。时李辅国秉权用事,节将除拜,皆出其门。伦既为朝廷公用,又不私谒辅国。伦受命未行,改秦州刺史。时吐蕃、党项岁岁入寇,边将奔命不暇。伦至秦州,屡与虏战。
德宗即位,选堪使绝域者,征伦拜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持节充通和吐蕃使。伦至蕃中,初宣谕皇恩,次述国威德远振,蕃人大悦。使还,迁太常卿、兼御史大夫。再入吐蕃,奉使称旨,西蕃敬服。朝廷得失,数上疏言之:为宰相卢杞所恶,改太子少保。泾师之乱,驾幸奉天。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伦居家孝友,抚弟侄以慈爱称。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卒,时年八十三。
(选自《旧唐书·韦伦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忠恃权宠,又邀名称 邀:谋取
B.汉、沔馈运阻绝 馈:运送
C.时李辅国秉权用事 秉:执掌
D.再入吐蓍,奉使称旨 称:赞赏
1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B.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C.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D.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日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伦正直敢言。杨国忠大量征用民工铸钱,搞得民不聊生,韦伦对杨国忠表达反对之意,并提出合理建议。
B.韦伦平叛有功。襄州叛乱时刺史王政弃城逃走,嘉延南袭,朝廷被困,韦伦调兵遣将,优待投诚敌人,最终抓获匪首。
C.韦伦不阿谀权贵。李辅国掌权时,韦伦没有私下去拜见,李辅国就设法阻扰朝廷任命,最后韦伦被改任秦州刺史。
D.韦伦出使吐藩有功。韦伦初次出使,晓示皇恩,宣扬国威,吐蓍人大喜;再次出使,符合皇帝旨意,吐藩人敬服。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铸钱须得本色人,今抑百姓农人为之,尤费力无功,人且兴谤。 (5分)
(2)伦清俭率身以化之。蜀川咸赖其理。 (5分)
答案:
9.D(称:符合)
10.A(A.都是连词,表示转折,却,但是。B.前一句副词,就;后一句副词,才。C.前一句介词,被;后一句介词,替,给。D.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前一行动的目的。)
11.B(及卢杞等贬官,伦于朝堂呜咽而言曰:“宰相不能弼谐启沃,使天下一至于此。仍为尚书,天下何由致理?”闻者敬惮之)
12.C(“李辅国就设法阻扰朝廷任命”文中无此意)
四、(24分)
13.(1)铸钱必须依靠本行业的人,现在强迫百姓农夫来铸造它,尤其浪费人力,没有功效,人们还会发起指责。(本色:本行;抑:强迫;且:还;兴:发起;谤:指责;各1分,共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