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阅读题 >《梅圣俞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圣俞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opp整理 | 日期:08-16

导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梅圣俞墓志铭

欧阳修

  嘉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属路不绝。城东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大人谁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载其柩南归,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②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其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诸子号诗人者僻固而狭陋也。

  圣俞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用以为欢,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余辄不报。嘉元年,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国子监直讲。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①赙: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②询:梅询,梅圣俞的堂叔。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路不绝属:嘱托

  B.吾能得之,用以自矜矜:夸耀

  C.未尝忤于物忤:抵触

  D.未奏而卒奏:上书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葬于宣州阳城镇双归山

  ② 翰林学士赵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

  ③ 以明年正月丁丑

  ④ 圣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家世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4分)

  (2)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4分)

  9.梅圣俞去世后,为什么“贤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4分)

答案:

  6.(3分)A(属:连接)

  7.(3分)C(于:都是介词,分别表处所、对象。以:都是介词,分别表时间、凭借)

  8.(8分)(1)(4分)他家世代都很擅长写诗,叔父梅询因做官而显名,到了圣俞便因诗歌而闻名。(“家世”“从父”“显”“遂”各1分)

  (2)(4分)世人说诗人很少显达,大多穷困,其实不是诗能使人穷困,而是诗人大概在穷困潦倒之后诗才写得好。(“达”“穷人”“殆”“工”各1分)

  9.(4分)①人品好,仁厚乐易。②诗文成就高,影响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嘉五年,京城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四月乙亥(十七)日,圣俞染上疾病,躺在城东汴阳坊里。第二天,朝廷贤士大夫前往探问病情的人,路上接连不断。城东的老百姓,做买卖的停市了,过路的不能往来通行,都惊讶地看着,相互议论说:“这座坊里住的大人物是谁呀?怎么招来这么多客人?”过了八天,到癸未(二十五)日,圣俞去世了。这时候贤士大夫又都前往吊唁痛哭,情形如同前些日子一样,而且人数更加多了。他最为亲近、交情最深的人都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后事,自丞相以下,人们都赠送钱财,帮助办理丧事,周济他的家人。六月甲申(二十八)日,他的儿子梅增用车装着他的灵柩起程回南方,于第二年正月丁丑,在宣州阳城镇双归山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