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阅读题及答案
导语:
1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1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13.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5.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用自己的话作答)
1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曹 刿:
鲁庄公:
17.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1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19.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0.根据课文提供的信息,概括曹刿具有哪些军事才能。
21.曹刿说“夫战,勇气也”,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们俩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似乎有些不同,你怎么看?
22.用四字短语填空:曹刿准确地把握住战机,他认为鲁军反攻齐军的有利时机是之时;在观察发现齐军后,下令追击齐军。
23.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24.句子“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刻画曹刿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五.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