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百合花开》教学说课稿
导语:
一、教材分析:
《百合花开》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生哲理。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写的是一株百合抵御各种困难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告诉我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文章语言清新动人,是一篇能够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并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感悟的美文。
二、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十分生动浅显,比较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因此我准备从朗读入手,让学生在朗读中圈画、讨论、分析百合花的内在精神和蕴含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以上几点的分析,将教学目标制定为:
1.通过圈划、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与内在品质,理解信念对于人生的价值。
2.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重点、难点分析:
林清玄的作品语言都比较优美,所以从一些富有表现力、涵义深刻的句子入手,反复朗读并圈画讨论,真正理解坚定信念、执著奋斗对于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寓言的形式来表现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所以理解百合花背后的生命价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2.圈画法:在朗读质疑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圈画,回答问题从文本出发,找出关键的句子和词语,由词、句到段、篇,层层深入,以此帮助阅读。
3.讨论法:在相互合作中培养团队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六、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相关百合花开的课件
2.学具:学生搜集相关百合花的资料及执著追求、坚持奋斗的典型人物。
七、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出示百合花),现在我想做个小小的调查,想知道一下大家对百合花了解多少。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百合花的资料
3.同学们都讲了很多关于百合的知识,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作者的故事,他在少年时心中就有着超越凡人的梦。他想当作家。但他父亲感到很好笑,告诉他不要做梦了。而他坚持信念,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了台湾有名的作家。听了这个故事,让学生评价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由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有幸学习他的一篇文章,板书《百合花开》。(板书)【设计意图:用百合实物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朗读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百合开花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2、学生读完后简要概述,(随机板书)野草——花苞——百合花开——百合谷地
【设计意图:学生朗读,思考。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这是感悟过程的第一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的语言清丽、质朴,但是无形中有股感染力,让学生首先受到语言的熏陶,更快地沉浸到文本中去。】
过渡语:透过这个成长历程,相信这株小小的百合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说说自己心目中的这株百合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并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进入第三大环节:
三、品读课文,感知形象
1.出示ppt:
品读感悟:它是一株------的百合。
温馨提示:(1)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圈点、勾画,可作简单批注。
(2)谈一谈自己的具体想法。
( 3 )组织好后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学生品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汇报
(一)有坚定的信念——1、2段
出示ppt:“起初,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①这段话中两次出现“我是百合”,a对自己的生命有清醒的认识b有明确的目标——开出美丽的花朵。
②理解百合生长环境的恶劣:学生联系“偏僻遥远”“断崖”,感受百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靠的是一种信念和意志。(随机板书: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