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三篇

初中初二历史精选优质说课稿三篇

opp整理 | 日期:07-14

导语:

  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教师: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4个多月后,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东三省沦亡)

  教师: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胞呢?(大屏幕播放日本罪行图片)

  教师引导分析: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教师: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展示大屏)

  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军和当地人民组成了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这时涌现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些抗日英雄。谁能讲一下抗日英雄的事迹。出示嫩江之战材料。

  二、西安事变

  教师指图说明:东三省沦亡后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建立什么政权?有什么企图?

  教师:动画演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日本侵占东北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下面我们开看一段,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

  教师: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于什么时候?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结果和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山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大屏幕展示)利用图来进行小结,将知识落实到图中简化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而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英勇抗敌,涌现了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日军侵占东北后,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将东三省从祖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接着又向华北进攻,华北危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学习了本课内容,有没有哪些历史事件让你印象深刻的?有没有哪些历史人物令你感动的?我们能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吗?

  学生回答。

  教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课堂练习。创新与探究练习册

  五、说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地点:东北沈阳

  3、过程: ①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

  ②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5、结果:东三省沦亡

  二、西安事变

  1、背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3、结果:和平解决

  4、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四框题──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分析:

  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体现明清时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国内部矛盾的一个体现,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