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物理优质课《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物理优质课《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13

导语: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在课堂之初引导学生回忆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的反应,并提问那么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与反应物磷和氧气的质量有什么时候关系呢?引发学生猜想,提升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板书课题:质量守恒定律)

  环节二:探究活动

  结合本篇课题中呈现的四个实验方案,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三.盐酸跟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开放体系);方案四.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开放体系)请学生分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注意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四组实验,反应前的质量和反应后的质量。

  根据实验结果思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之后向学生讲解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描述)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探究的过程,积累丰富的实验活动经验,同时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使用条件有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名称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实验现象 M前 M后 分析

  白磷燃烧

  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

  盐酸跟碳酸钠反应

  镁条燃烧

  环节三:微观解释

  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球棍模型,模拟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通过微观模拟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并帮助学生从“质”到“量”的过渡。】

  (板书: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析)

  环节四:课堂小结

  在课堂小结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完本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的认识。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且体会化学的实验探究方法,积累实验活动经验。】

  环节五:作业布置

  布置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铁在氧气中燃烧后物质增加啦?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建立化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加深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质量守恒定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而本节课是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质量物质的一个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学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发现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探究过程

  难点: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四、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认为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接受式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

  师:先用火柴燃烧和蜡烛燃烧实验,向同学们提问:火柴、蜡烛燃烧后质量是否会变化?

  生:减少了

  师:是不是这样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先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质量守恒定律》

  师:由学生来做两个探究实验

  1、CuSO4 + NaOH →Cu(OH)2 + Na2SO4

  2、CaCO3 + HCl→CaCl2 + H2O + CO2

  师:同学们,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吗?

  生:相等(通过观察天平的指针的摆动)

  师:那么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师生: m反应前 m反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