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青春说课稿
导语: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启发式与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有效地实现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所以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原因,是因为我想通过这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学会参与学习的能力,实现“先学后教”的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经典建筑图片,配合适当的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第(一)个环节——欣赏与评述:
请同学简单评述所收集到的建筑图片,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上课之前先去了解一些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有时一些知识不一定要全部集中在课堂上讲,而且我们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也不一定讲得很全面,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知识很有必要,此中可以培养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提高。
通过老师的开门见山(歌德——凝固的音乐)可以揭开课题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主要方向。
通过两个提问,“你们在建筑上看到了哪些节奏?”、“你们是如何欣赏建筑艺术的?”,层层引导进入课题的重难点,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形成一定的师生互动,以期提高课堂的气氛。
第(二)个环节——制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利用纸质盒子或饮料罐通过重新设计制作出建筑物的方法。对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主要通过提问与讨论绵形式出现,不直接给出答案,因为这样的纸质手工制作,学生已有一些原有知识,现在提问只不过是让学生回忆或再现其制作的方法而已。
第(三、四)个环节——艺术语言、教师示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或通过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从中老师进行提示与总结。
·为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我们在制作地时候应考虑哪些艺术语言?可以举例说明吗?
·谁能从老师制作的这座房子,谈谈它采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有谁听到了音乐?
·有谁看出我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是在引导学生将前面的知识得以回顾。通过一定的示范,可以使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得理明了一些。
第(五)个环节——学生尝试:
请同学将收集到的盒子,罐子进行一定的制作,让它变成一座建筑物。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得以消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六)个环节——作品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谈谈创作理念、成功之处或不足。
第(七)个环节——课堂延伸:
教师将作业粘贴在板上,加上树、花、草……,让它变成一个小区或学校。
同学们回家也可以把本组的作业进行一定规划、制作出一个小区或一个学校的效果作品。
第(八)个环节——课外延伸:
将各组的作品进行一次评比,并进行展览。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音乐第八册第五单元《童年的回忆》第二课时《红蜻蜓》。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5)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