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13

导语:

  七、说学法

  “做中学”主张幼儿在前、教学在后,不同于以往单纯的先传授知识再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而是激励幼儿从玩、做、想、试、用中去发现问题、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体验快乐!在做做玩玩的轻松氛围中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目的。

  八、说活动过程

  (一)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当小小科学家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教师神秘的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瓶子为什么能把气球吹起来呢?瓶子里装的是什么?ㄆ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

  在这个环节,我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瓶子为什么能把气球吹起来呢?气体是从哪里来的呢?瓶子里装的是什么?)通过提出疑问,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自由讨论,大胆的猜想。幼儿在同伴中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和源泉,通过谈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进而顺利地进入下个活动环节。

  (二)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1、出示材料,幼儿看一看、闻一闻,认识醋、小苏打和白糖。

  2、出示实验表格,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

  在这个环节,我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让幼儿猜一猜、闻一闻,尝一尝等感官直接感知材料。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此环节中,我更多的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观察幼儿的实验,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方法。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

  (三)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老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

  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

  ù嘶方谖胰糜锥再次探索,将把气球套在瓶口上,他们发现气球马上就吹起来了,幼儿都觉得很神奇,我借此我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利用启发式的语言:“气球为什么能吹起来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启发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总结实验的结果:“小苏打与醋混合产生的气体能将气球吹起来。”并记录探索结果,同时也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大,有的气球小呢?”为实验的下一个环节做好了铺垫,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突破了重点目标。

  (四)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老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尝试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总结了上次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吹气球游戏,在这个环节中体现幼儿的合作实验的重要性,在小苏打和醋发生反应是很快就能产生气体,如果套气球慢了,气体跑掉了,气球就吹不大,因此就需要幼儿相互的配合和商量,幼儿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他们做的更投入、更认真、合作的人更好。我让个别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实验的?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呢?让幼儿发现气球的大小跟我们操作实验的材料的用量是有关系的。

  在这里,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分享给自己的同伴,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了解到了实验的成功的秘密,从而突破了活动难点目标。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