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13

导语:

  3、通过展示地图、贴纸的方式,了解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以及概况

  4、通过材料展示和问题探究,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大运河,正确认识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历史教训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了解开创科举制度的影响;掌握大运河的概况及意义。重点在于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是本课主线下的突出表现部分。只有正确理解科举制度及大运河的内容,才能充分理解隋朝的繁盛以及隋朝速亡的原因。

  本课难点为: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教训。难点是理解与领会知识点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本课中需重点攻克部分。学生因为后人评价及影视作品的影响,往往不能客观评价隋炀帝,以及正确认识隋朝灭亡原因。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我将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教法包含学法,学法体现教法,因此,与教法相对应的学法是观察法、材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过程将以遵循“以思维冲突引起学习兴趣”、“以故事讲述建构基础”、“以开放性问题升华历史认识”的三大指导思路。“以思维冲突引起学习兴趣”,旨在通过调动学生固有思维与历史现实的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故事讲述建构基础知识”,通过讲述隋文帝发迹史、两个皇帝的治国措施、隋炀帝的主要事迹,让学生拥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突出本课重点。最后以“开放性问题升华历史认识”,以总结性的开放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以三大思路设计下的教学过程,同组为整体,激发学习兴趣、突出课程重点,攻破教学难点。

  1、导入部分:

  精彩的导入能吸引学生兴趣。

  本课以对历史名人排行榜的思考进行导入,最后揭示隋文帝杨坚最终击败了唐宗宋祖等更为熟悉的历史名人,进入美国学者麦克哈特的排行榜。以此为第一个思维冲突,引出隋文帝建立隋朝的伟大事业

  2、第一子目:隋朝的建立-再造统一

  先展示历史纪年表,使学生认识到隋朝统一的意义以及完成历史时空观念的建立。

  接着以隋文帝的发迹故事和伐陈之战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隋朝得以建立的历史背景,引出思考题一。再通过对四则材料进行分析,完成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3、第二子目:治国的智慧-再造统一

  从“开皇之治”这一称呼的意义出发,让学生了解隋文帝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较大发展。据此带领学生学习政治与经济两方面的措施。

  政治方面的科举制度是本课重点,我将通过讲述王凝之与房玄龄的故事,对比两种选拔制度,让学生思考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经济方面,则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隋初百废待兴的经济状况,并结合书本知识简介隋文帝的经济措施。

  最后通过史料数据,让学生体会到隋朝经济的繁荣。

  4、第三个子目: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

  我将首先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几乎在修建洛阳城的同时,隋炀帝还要开凿大运河。引发学生思考。

  接着通过分析一首民谣以及对隋朝疆域图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梳理开凿大运河的真实用意。

  然后通过自制地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并总结出1+2+3+4+5的口诀,加深学生对大运河概况的理解与记忆。

  最后展示古人对大运河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思考题二,培养学生学会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5、第四个子目:隋朝的灭亡-警世恒久

  以“印象隋炀帝”作为引入,展示隋炀帝的“大业梦”政绩,通过后人的刻板印象与历立体的隋炀帝对比,激发思维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热情。

  接着通过三则材料,以“大业梦”与民不聊生、动荡再起的社会情况做比较,引出思考题三。并结合史料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正确认识隋朝灭亡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升华同学们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我将以小组讨论,探讨思考题四。以突破本课难点,培养同学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以隋炀帝戏剧性的下场,结束本次的新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