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高二的语文说课稿

高二的语文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07

导语: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课时

  本课时围绕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发言——讨论——总结,教师适时的引导的形式来进行

  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教师点拨: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二、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了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当中秋风水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而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也随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

  三、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明确: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态度)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态度)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四、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教师引导,点拨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五、结语

  (1)文章具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六、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

  七、说教学效果

  这节课最精彩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第二课时分析“苏轼的山水意识”和“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这两个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并做好引导,让学生充分回答并控制好课堂进程,因势利导,成就课堂

  八、说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是板书,清晰介绍课文重点知识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位于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是一篇骈体文性质的抒情散文,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和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类积累文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志寸高远、穷且益坚的精神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培养志寸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

  了解对偶与用典

  四.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都会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教与学都落到实处。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文本所处位置及内容含量,我将使用两个课时讲授本文,第一个课时着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第二个课时重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