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吧 > 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

opp整理 | 日期:07-07

导语:

  她在位期间唐朝经济发展,国力不断上升。“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但武则天也有不少消极行为。他崇佛教,建寺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在打击政敌的过程中也不免滥杀无辜。

  教师小结: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的李隆基,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题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从全书的结构体系来讲,本课属于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中的第一课,是全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从本课的内容来看,五代十国以后,中国进入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既有对立和斗争,也有共同发展、友好往来和相互学习。在相互交往中,辽、西夏接受中原先进文明,中华民族进一步融合。因此,《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北宋的建立、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党项建立西夏、宋夏和议等。理解澶渊之盟与宋夏和议的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契丹和党项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的地区开发做出的贡献。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辽、宋、西夏建国与澶渊之盟

  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那么,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谈。

  二、教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注重情境创设、实践探索、归纳总结,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之讨论法、比较法、阅读指导法等。

  接下来,我再说一说学法。

  三、学法

  我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本课题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首先播放一段视频,由此来进入到对本课的教学。

  2、新课探究

  结合教材结构清晰的特点,为方便学生的识记我将按照教材的子目为线索来进行讲授。

  首先讲第一个子目的内容,澶渊之盟,介绍辽北宋建立的情况,北宋与辽之间的战与和,澶渊之盟的内容以及带来的影响。

  其次,讲第二个子目的内容宋夏和议,西夏的建立、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战与和,宋夏和议的内容以及影响。

  最后,进入到本课的最后一个子目,碰撞中的融合,让学生找出契丹与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

  3、课堂小结

  在本课的子目内容讲授完以后,用课堂问答的方式总结全课知识,强调教学重点及难点。

  4、课堂练习

  根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和学生掌握实际,进行课堂练习。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课本由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后,因为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却又在隋炀帝的急政下迅速走向灭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