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说课
导语:
2、教材位置: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属于“勿忘国耻”这一专题。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指导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比较陌生,进而对“圆明园的毁灭”损失的惨重理解上有难度,教学中就应借助资料及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并通过今昔的对比,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四、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学生入创设的情境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全体参与自主学习
1、课前交流
出示世界各地名胜的图片和国家的名称,让学生看图片了解名胜,并采取让学生上台连线的方式认识这些名胜所属的国家。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主要是运用电子白板中白板的画图功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连线,了解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大大激发起来。白板中画图功能在连线时十分实用,其易于修改和订正。】
2、紧扣课题,设计两个问题:
(1)看课题,猜想:从这个题目中你认为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写什么? (2)看课题质疑:看看板书,再对照一下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课文既然要重点写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还要用这么多的文字来写圆明园的辉煌呢?
【意图: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对一篇文章内容与情感的凝练与概括。本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因此从题目上看,课文应该重点写它的毁灭。可是文章更多的笔墨着力于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独具匠心之处!引导学生从题目中推想课文的重点内容,再对比每一部分段落文字的数量,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埋下伏笔。】
3、学习字词
①出示多个生字词,运用探照灯功能,让学生逐个读词语。词语:瑰宝 统统 销毁 灰烬 不可估量 玲珑剔透 众星拱月 举世闻名【设计意图:探照灯功能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学习词语,又能使教师方便地、有针对性地对词语的读音让学生多次认读,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②出示四个易读错的字词(瑰宝 统统 不可估量 玲珑剔透),运用电子白板中的拖拽功能,让学生挑选其中生字的正确读音。【设计意图:这一设计使原本枯燥的生字学习变得形式新颖,趣味性很强,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真正做到了学生自主学习。】
③出示多音字“量”运用电子白板中放大的功能,让学生了解它在本课中的读音应是二声,而不是四声。【设计意图: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时更为直观,随着字形和读音的不断扩大,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也就更加牢固。
这一部分的字词学习,充分利用了电子白板的扩展页面、探照灯、拖拽和放大功能,使学生学习字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习热情高,学得扎实。】
(二)、品读感悟——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昔日的辉煌部分,抓布局、建筑、收藏三部分内容。
1、了解圆明园的布局。我将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中拖拽、放大的功能,由北京地图中找到西北郊的圆明园,再展示圆明三园并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设计意图:对学生来说,理解圆明园的布局特点较为抽象。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能够概括这一特点的“众星拱月”,再由词语的意思理解“众星”“月”分别指什么?借助布局图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理解对应关系,从而明确圆明园的独特布局。以图片配合文字,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更加直观,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