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说课稿j精选
导语:
通过采访邵飘萍,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及出示的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通过采访许德珩,根据他的亲身经历——五四运动前的筹备:口号和传单的确定;运动的_线及其发生的重大事件;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以及被捕到最后的释放等种.种经历,进一步落实五四运动的经过。
通过采访蔡元培,根据他的所见所感掌握五四运动初步胜利成果及青年学生、工人阶级、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地位。
角色表演后,多媒体显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口号、二个阶段(爆发和高潮)的时间、中心、主要力量、方式和结果(用表格制作),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3.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
本目的讲授,采用学生阅读法和归纳法相结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五四精神”一目的内容,并归纳。
在讲授到“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时,通过新旧民主主义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4.五四精神
这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先指导学生对照课本找出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五四精神的表现。
5.课堂小结
采用概述法进行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学习了87年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6.课堂反馈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本课学习的知识
7.课外延展
布置一个课外探究课题,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深入现实,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学能创新的精神。
四、板书设计:
一、“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的背景)
1.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壮大
3.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传入
4.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_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经过、结果
阶段时间中心主要力量方式结果
爆发1919.5.4北京青年学生_、口号部分学生被捕
高潮1919.5.6-6上海工人、商人、学生三罢斗争罢免卖国贼
拒签和约
释放被捕学生
三、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3.思想解放运动
4.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沿着西方政治文化上溯其源头,就是古希腊,古罗马.古希腊人以其睿智创造了两个名词"公民""民主",影响了直至今天整个西方的历史.而古罗马的法律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其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的原则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至今仍然是人类为实现它而追求的法律目标.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也为下一个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作了铺垫.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知道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与罗马帝国扩张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培养学生全面,整体的思考问题
3)理解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促使学生通过对比,联系更清晰的从历史纵面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罗马法的内容及《人权宣言》,《权利法案》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加强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